第83章 及時雨[第4頁/共9頁]
“周第四,你明天遵循一戶二斤精白米的標準,帶你們排的鄉勇隊員騎車給泥灣子村和埠頭村的假貸農戶送去,讓大夥嚐嚐鮮。你和你們排的鄉勇隊員們必然跟大師說清楚,這洋精米不要錢,是給大師試吃的,吃得好能夠來我遇春商號買,吃的不好就當我姚梵提早送他們的中秋禮,我祝大師過的歡樂平和。另有,你可彆忘了規律,千萬彆收老鄉的禮品!走的時候,記得幫人把院子打掃潔淨,把水缸挑滿!必然和人家搞好乾係!”
“是!店主仁義!”
“本村有蒔花生的,那玩意兒是耐旱耐瘠,可地如果然的瘠了,產量就太少了,一年又才一季,不管飽,都是拿去榨油吃的。”
李鴻章眼下正住在此處。
姚梵盤算主張,展開眼,從竹涼椅上站起來。連日的下鄉馳驅,讓他身材有些怠倦。
至於其他的亂免費,則是各個處所看著辦,收多收少都靠各官員本領了,有才氣強的官吏,一年能從一個縣搜刮三五萬銀子的,當然,那也得是富縣,如果攤上小處所和窮縣就要少一些。”
實收的2100兩中,僅僅即墨五大師在膠州的田莊就交了1100兩。其他則是從小地主、富農、中農、貧農處收來。
姚梵和李海牛你一句我一句,把這農戶打動的熱淚盈眶。
次日姚梵又找到賀萬年。
姚梵這纔想起,現在的花生並冇有後代的一年兩季的高產良種,也冇有大量尿素能夠速生催肥,加上榨油技術掉隊,出油不高,綜合起來算,經濟代價確切不如很多能夠用來充饑的穀物。
“姚爺您看,這就是俺的屋子,西麵那兩畝山地就是俺抵押的耕地,俺籌算把上邊一畝地給抵押了,先把秋捐的銀子還上。姚老爺您看,那能值多少?”這個農夫年紀不大,卻已滿臉皺紋,黃褐色的臉寫滿了營養不良。
有的士紳則感覺不必太危言聳聽,此人如許積德,不過是想要做個模樣給丁軍門看,在膠州虧小錢打名聲。這存款的信譽社隻能夠在膠州如許小縣搞一搞,如果擴到州府那般大小的治域,非把他姚梵活活虧死不成,更彆提全省了。第84章安徽會館
姚梵算了算,此次秋捐,膠州接到的各種滾單一共3300兩,此中一大半,約有2100兩是實收了上來,剩下一小半1200兩是靠了本身存款墊上的。
至於士紳之間,則有傳說此人是傻子的,拿著丁寶楨給的雞毛當棒棰,遲早有一天收不回存款,要幸虧滿地找牙。
驢馬如許的大牲口要想有勁,就得吃糝子,不然光吃打穀子剩下的杆草,乾活要掉膘。糝子第83章及時雨
北京,後孫衚衕安徽會館,內裡白牆黑瓦,內裡雕梁畫棟,既內秀又悶騷,很合適中國人不事張揚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