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下)[第2頁/共4頁]
“總司令到!還禮!”
殺了一批養肥的豬,再一批豬仔豢養,養肥以後就是又一輪的循環。
放眼天下,現在有氣力整合天下權力與好處的就是袁世凱的北洋個人,其次才輪到趙北的共和軍個人,四川大部地區都已落入共和軍把握,以是,這四川好處蛋糕的重新豆割、分派就隻在趙北一念之間。
最後,四川鹽商勝利獲得了與淮揚鹽商在鄂西大部分地區的引岸共有權,兩邊以宜昌為界,邊界以東歸淮鹽,邊界以西兩邊共享,但不久以後,淮鹽主動退出了鄂西引岸,自此以後,川鹽稱霸鄂西,除了應城的“膏鹽”以外,幾無敵手,不過川鹽也為此支出代價,宜昌榷運局獲得了向川鹽征收鹽厘的權力,而該局曆任總辦均為清廷外務府親點,所收鹽稅作為脂粉錢直接供應大內,朝廷在“恤商”的同時,仍冇忘了狠狠欺詐一筆。
這就是趙北就是那位從安慶一起殺到成都的“反動前鋒”,冇有他,或許就不會有此次“戌申反動”。
一句話。想坐穩山。就得養肥豬。並且情願來做這肥豬地販子熱忱很高!
趙北侃侃而談,句句直擊四川鹽商把柄,不太短短幾分鐘的演講,竟引發眾鹽商的共鳴,會堂裡頓時“哄哄”而響,大小鹽商無不為總司令的演講而動容。
清朝的鹽商分兩大個人,一則以揚州鹽商為主的淮揚個人,二則以富順鹽商為首的四川個人,從清朝立國之初起,這兩個鹽商個人就一向在停止著明爭暗鬥,無法四川山高天子遠,文明又及不上揚州,以是在朝廷當中很難找到得力幫手,成果兩大鹽商個人的鬥爭常常以四川鹽商得勝為告終,鹹豐年間,承平天國戰役發作,沿著長江兩岸,承平軍與湘軍連番廝殺,長江交通斷絕,淮鹽冇法運進,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呈現鹽荒,百姓牢騷載道,迫不得已,清廷這才準予川鹽少量運銷湖南、湖北,厥後跟著戰役的擴大和持續,川鹽又獲得了安徽、江西等地的銷鹽引岸,大量川鹽源源不竭從四川運銷各地,那些年裡,不但是川鹽產量最高期間,同時也是四川鹽商最光輝的期間,所謂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就是在那一期間崛起的,當時,四川鹽商的財產堆集已靠近淮揚鹽商,在朝廷當中也開端物sè到了較有氣力的代言人。
“諸位縉紳、諸位父老與來賓,不必多禮,現在共和已立,我們反動軍不興膜拜禮。鄙人就是趙北,字振華,湖廣人氏,有幸參與安慶首義,後又率軍光複湖北,蒙諸位反動同道汲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