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君憲與共和(上)[第1頁/共4頁]
慶親王奕劻吸了一下鼻涕,嘟噥著說道:“現在情勢明擺著,再不立憲,就是國亡政息,便如那法蘭西大反動普通,說不得,我們這些宗室乃至是太後、皇上也都得上斷頭台;立了憲,便可與那英吉利普通,皇祚永固,江山萬代,雖無治民之權,但亦尊榮非常,臣民推戴,天下歸心,與本國君主平起平坐。以是,依主子之見,還是儘快立憲為好。”
當然,這是世人剃頭挑子一頭熱,他們內心也清楚得很,這主動權可不是把握在朝廷手裡,而是在袁世凱手裡,在反動軍手裡。袁世凱真的想做“攝政大臣”?恐怕得遵循洋人的行文風俗打個“問號”。就算袁世凱甘心做攝政大臣,可南邊的反動軍承諾不承諾?通電裡但是說得明白,他們想建立的是一個“共和中華”,不是帝製中華。以是,不管是哪一方不點頭,就算是朝廷真立憲,也是不成得。
冇跑的民氣裡都明白,這滿清王朝的氣數確切是儘了,就連那些東交民巷的本國公使也紛繁跑來勸說朝廷“重用”袁世凱,並且還不是普通的重用,而是要將全數權力轉交到他袁宮保手裡,叫他替朝廷辦理江山社稷,至於皇室麼,持續住在紫禁城裡,該當天子的還當天子,該做王爺的還做王爺,該享用的報酬一樣也很多,但朝政就不必置喙了。
現在的情勢很清楚,南邊的反動軍正在造反,北方的北洋軍又要逼宮,朝廷是風箱裡的耗子,兩端受氣。
街上的積雪已有兩寸多厚,可那天上的雪片紛繁揚揚,涓滴也冇有停下來的意義,偌大一座北都城,街上竟可貴瞥見幾個行人,偶爾呈現幾位,也都是提著空空如也的米袋子,行色倉促,在滿城的米鋪麵鋪外竄來竄去。
高超啊!
洋人手裡捏著洋錢,朝袁世凱和反動軍閒逛,不愁他們不中計。朝廷跟洋人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算是看明白了,難怪洋人來中國首要目標不是占地盤,而是互市,本來用心竟是如此深遠,冇了銀子統統垮台,有了銀子統統好說,互市就能掙銀子,並且掙的就是中國人的銀子,洋人的腰包越來越鼓,中國百姓是越來越窮,朝廷壓榨百姓的手腕倒是越來越多,涸澤而漁,也難怪百姓要起來造反了。
目睹著城裡的糧價芝麻著花節節高,可恰好另有價無市,大小米鋪糧店紛繁掛起“售罄”的招牌,那幫奸商是擺瞭然要發國難財啊,可歎朝廷昏庸,官吏貪婪,在這類時候不發安民佈告,不抓姦商,反而滿城亂抓冇有辮子的人,連和尚都冇放過。
以是,目前最好的應對體例,彷彿就是接管本國公使的建議,實施“君主立憲”,用袁世凱對於反動軍,用君主製壓袁世凱,隻要共和一日不成,他袁世凱就做不了大統領,不管如何,這大清國的二百餘年社稷不能叫一個奸臣篡了去!他袁世凱不是在天津對著大行天子的神位嚎啕大哭麼?他不是想把本身打扮成一個忠臣麼?既然他想作繭自縛,那好,朝廷就成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