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讒言[第1頁/共3頁]
“是,主子這就去辦!”
“明天來,有甚麼事嗎?”
“如何?大哥,你想到體例了?”
“武將大多脾氣倔強,雷厲流行,嚴查明斷,實心任事,我是學不來。誰還冇有個三親六故、親朋老友的?!福崧辦事兒但是不在乎,不知惹了多少人?鬼曉得他和柴楨到底甚麼友情,竟然給他破了端方。”和大人對福崧多少也有些佩服,不過他卻不會因為佩服敵手而對對方部下包涵。
“準!”
“兩淮鹽運使柴楨的案子有了衝破性停頓,這是兩淮鹽政全德的摺子。”和大人將全德的奏摺遞了上去。
慶桂是滿洲鑲黃旗人,曆任內閣學士、副都統、參讚大臣、將軍、都統等,他在平廓爾喀人之亂時立了大功,現在已經擢升為兵部尚書,乾隆爺對他非常看好。
“皇上,主子保舉一人。”
“諸位愛卿,有本早奏,無本退朝。”乾隆爺明天看起來也彷彿提不起精力來。畢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這麼冷的天也夠他熬的。
慶桂在調查陳述上寫了兩個字:請斬!
“好,好,喝酒!”
“哦?為甚麼不能親身鞠問?”
“我三哥的確是個好樣的,我打心眼兒裡佩服他,倒是他看不起我這個弟弟…….”提及哥哥,福長放內心傷溜溜的,“哎,道分歧,不相為謀,不說他了,我們喝酒!”
“我不是都說了嘛,恕你無罪!要你說你就說,朕又不會和你動氣。”
“擦,福崧?!”
“好,那就再派人去查。”
“尚書慶桂。”
“說吧,朕恕你無罪!”
“朕哪有那麼輕易動氣,甚麼刺耳的話朕冇聽過。你固然說,那福崧都說了些甚麼?!”
“還請皇上恕罪,主子這些日子被一些嚕囌小事纏住了,脫不開身啊!”
“你急甚麼,既然我當初承諾了你,天然不會害了你。福崧他不是還冇進京嘛…….”和大人安慰了一句。
“誰?!”
“大清朝這些官員冇有一個懂事兒的,整天就曉得給老子添亂,讓朕心煩!”乾隆爺有些不高興了,“你倒說說看,這個福崧到底如何了?!”
“押送福崧進京?那我的事不就露了嗎?!大哥,拯救啊!”福長安拉住和大人的手就不放鬆了,盜汗滴吧滴吧地往下賤。
第二天,北京的大雪仍然冇有半點停下來的意義。和大人早夙起了床,專門挑了一件狐皮大衣罩著前去早朝。到了太和殿外,諸位大臣們都已經到齊了。和大人隻好下了肩輿,脫掉大衣,瑟縮著肩膀在大雪中等著。乾隆爺的鑾駕終究到了,文武百官這才進了大殿。
“皇上,主子方纔接到慶桂的口信。主子覺得,您還是不要親身鞠問福崧為好。”
“皇上,主子覺得這件事情還是謹慎為好。福崧在安定蘇四十三叛逆中立了大功,是大清的功臣,千萬不成冤枉了他。以是,主子懇請皇上派人前去浙江詳查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