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二個敵人[第2頁/共3頁]
“大人,小的固然顧慮故鄉,歸去奔喪也是人子本分,不太小的另有苦處啊!”安明哭喪著臉道。
永貴聽到這裡,氣得拍案而起,怒道:“父母之恩重如泰山,安明本應放心守製在家,卻如此沉淪官位,真是枉活於世上。我大清朝以孝道安天下,豈能容如此不孝之人在朝為官?!”
和大人躊躇再三,見安明再拿不出任何東西,這纔開口說道:“好吧,就遵循你說的辦吧,我想你父親在地下也會諒解你的。隻是,這件事情必然要保密,如果你父親故去的動靜傳得太開,我也冇有體例!”
“呦,今兒是甚麼風把你給吹來了?!”永貴得知老朋友前來,趕緊出門驅逐。
朱珪曉得,要想彈劾和大人,必須讓這幫重臣脫手,纔會起到結果。當然,這一重擔天然要落到他的老朋友永貴頭上。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朱珪偶爾間獲得了安明喪父秘不發喪的事情。他對安明的行動非常憤恚,對和大人的包庇更是義憤填膺。他手中冇有權力,但卻與當時的吏部尚書永貴很有友情,這一天,他找到了永貴,讓他出麵彈劾和大人。
再生父母,你老子不已經死了嗎?!
“咱哥倆也不一年兩年了,我的為人你還不清楚嗎?!你看我是那種傳小道動靜的人嗎?!這事情在戶部早就傳開了,不過統統人都礙著和珅的麵子,誰也不敢說甚麼。”朱珪無法隧道。
這一年的京察很將近到了,安明曉得,隻要和大人跟新任尚書說一聲,本身必然能夠順利官複原職。因而,這些日他整天呆在家裡,等候著好動靜的到臨。可誰知,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產生了一件事。
“這事兒不太好辦啊!”和大報酬難隧道。
他老子掛了。
朱珪字石君,乾隆十二年(1747)進士,當年年僅17歲。而後曆任湖北按察使、山西佈政使、侍講學士等職。乾隆四十一年(1776)任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他是當時馳名的儒學大師,對官員們升官發財而不擇手腕這一套非常地惡感。在他眼中,這一派係的代表,和大人天然是典範中的典範。
“這事兒可不能擔擱,你如何還不歸去?!”和珅不解道。
和大人想了半天,總感覺有些不當:這錢不到位啊!安明甚麼眼神兒,趕緊將揣在懷中的一塊美玉拿了出來。和大人平生所見美玉無數,但這一塊倒是渾然天成,冇有半點瑕疵,圓潤周到,光如羊脂。不但如此,它的做工也是非常地精彩,玉石上的雕飾刀法諳練,線條流利,紋飾的氣勢古樸高雅,當真算得上是一件希世珍寶啊!這塊玉應當是安明的全數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