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梟雄李密[第1頁/共3頁]
不久,鞏縣縣令柴孝和、監察禦史鄭頲以城降於李密,李密以柴孝和為護軍,鄭頲為右長史。隨即武賁郎將裴仁基也以虎牢降於密,李密裴仁基為上柱國、河東公。李密遂遣裴仁基、孟讓率2萬餘人襲破回洛倉,燒東都天津橋,繼而放縱兵士大肆劫掠。隋軍乘機而出,大敗裴仁基,裴仁基隻得退保鞏縣。李密親身率兵攻打偃師、金墉,得勝後撤回洛口。當時,楊廣留在東都洛陽的守軍多達20餘萬,城防非常堅毅。李密率3萬義兵複據回洛倉,大修營塹,以逼東都;隋光祿大夫段達等出兵7萬拒戰,兩邊在回洛倉北交兵,段達等敗走。
為了奪回洛口倉,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命虎賁郎將劉長恭、光祿少卿房崱帶領步騎2.5萬人征討瓦崗軍。當初,東都的官宦後輩都覺得瓦崗軍是一群饑不擇食的烏合之眾,輕易攻破。紛繁應募爭功。奉詔的官兵穿著整齊,兵器精美,軍容倒也昌大。劉長恭率兵在前,派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等率本部人馬從汜水(河南滎陽)解纜,自虎牢(滎陽)攻擊瓦崗軍側後,東西兩麵夾攻瓦崗軍,商定十一日在洛口倉城南會戰,詭計毀滅義兵,奪回糧倉,以穩定河南戰局。
在瓦崗軍的快速生長強大中,李密以他的軍事才氣,為瓦崗軍作出了首要進獻,在瓦崗全軍中有了很高的聲望,因而本是瓦崗首級的翟讓退位讓賢推李密為主。李密一開端推讓不接管,在翟讓與眾將領一再要求下,李密才同意。大業十三年仲春庚子,李密在鞏縣南設壇即位,建元永平,稱魏公,至此瓦崗軍建立了本身的政權。同時建立了政權機構。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置三司、六衛,元帥府置長史以下官屬。拜前瓦崗首級翟讓為上柱國、司徒,封東郡公,以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侯大將軍,房彥藻為元帥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德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祖君彥為記室,其他封拜有差。因而趙、魏以南,江、淮以北,各路義兵莫不呼應,孟讓、郝孝德、王德仁及濟陰房獻伯、上穀王君廓、長平李士才、淮陽魏六兒、李德謙、譙郡張遷、魏郡李文相、譙郡黑社、白社、濟北張青特、上洛周北洮、胡驢賊等皆歸附於瓦崗軍。李密全數委以官爵,瓦崗軍敏捷擴大到數十萬人。同時,李密遣將四出掠地,安陸、汝南、淮安、濟陽諸郡接踵多為瓦崗軍所節製。
此時,王世充率各路隋軍10餘萬人在洛口向瓦崗軍建議打擊,與李密夾洛水相守。二十五日,王世充夜渡洛水,在黑石安營。翌日,兩軍在洛水北岸會戰。隋軍戈矛多,依險隘交兵無益。瓦崗軍長槍馬騎占上風,適合平原作戰。當時交兵地區,北限大山,南臨洛水,陣勢狹小,馬隊難馳,兵器也難以闡揚能力。王世充在交兵之初,仰仗無益地形,揚其所長,縱兵猛擊李密,瓦崗軍迎戰得勝,護軍柴孝和滅頂於洛水,李密為此非常難過,隻好退保月城。王世充乘勝進圍月城。得勝的李密采取“圍魏救趙”之計,派部下帶兵東走月城助陣,本身則親身帶領精銳的馬隊偷襲王世充的黑石大本營。隋軍驚駭萬分,持續6次舉烽火垂危。王世充聞訊倉猝放棄圍攻月城,狼狽自救;李密率部隨厥後狠惡追殺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軍隊,大敗隋軍,斬首3000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