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信[第1頁/共2頁]
石取信(928年~984年),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後漢時,隸樞密使郭威帳下。後周廣順初年,升任禁軍親衛都虞候。顯德元年(954年),後周抗擊北漢的高平之戰,石取信以功升親衛左第一軍都批示使;同年師還後,又升任殿前司鐵騎左、右廂都批示使。顯德三年,從世宗征南唐,石取信賴前鋒,參與六合等地戰役。顯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乞降後,石取信以功升鐵騎、控鶴四廂都批示使,成為殿前司禁軍主力的批示官。
鹹平二年(999年),真宗將出巡河北,石保吉任北麵行營前鋒都擺設,屯定州(今河北正定),後移屯大名以防遼。景德元年(1004年)八月,以武寧軍節度使兼同平章事為使相。次年,改鎮安軍(陳州,今河南淮陽)節度使以使相就鎮。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妻晉國大長公主病,石保吉回京視公主疾。次年死,諡莊武。
顯德六年三月,後周攻遼,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韓通為陸路都擺設,已升任殿前都虞候的石取信賴陸路副都擺設,石取信已成為後周的首要將領之一。同年六月,趙匡胤代替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時,石取信代替趙匡胤任殿前都批示使。世宗死,子柴宗訓即位,石取信以義成軍(滑州,今河南滑縣東南)節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批示使。石取信是以趙匡胤為首的“義社十兄弟”中,繼李繼勳、趙匡胤以後第三個建節的,並且耐久與趙匡胤同在殿前司同事,是趙匡胤的部下、親信,後週末成為趙匡胤的幫手,乾係最為密切。
顯德七年正月初,趙匡胤指令人謊報軍情,暗中與趙匡胤勾搭的次相王溥,促使輔弼範質倉促派趙匡胤率軍北上,石取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長官,是趙匡胤事前安排的內應。趙匡胤於當天早晨籌辦兵變時,派親信小校郭延贇馳回都城向石取信陳述,石取信當即擺設“將士環列待旦”,等候策應趙匡胤兵變軍隊回京。因為有石取信等批示的殿前司禁軍策應,趙匡胤的兵變軍隊得以順利進城。
宋朝建立,石取信列在六位首要建國功臣(翊戴功臣)之首,升任侍衛馬步軍副都批示使,並改兼歸德軍(宋州)節度使。建隆元年四月,昭義兵(潞州)節度使李筠反宋,趙匡胤當即派石取信為主帥率前軍進討,並前後於長平(關名,今山西宗子南)、澤州(今晉城)南,擊敗李筠軍,趙匡胤親往督戰,攻陷澤州,李筠自焚死,澤、潞平,石取信以功加同平章事為使相。同年玄月,淮南節度使、原後周侍衛馬步軍都批示使李重進反,趙匡胤 又派石取信為揚州行營都擺設、兼知揚州行府事,為南征軍主帥,趙匡胤隨後也親征督戰。十一月,石取信率軍攻占揚州,李重進自焚死,淮南平。建隆二年,石取信升任侍衛馬步軍都批示使,但命其離京就鎮。同年七月,宋太祖消弭老將兵權,石取信改任天平軍(鄆州,今山東東平)節度使,雖儲存侍衛馬步軍都批示使軍職,“實在兵權不在也”。建隆三年玄月,已加同平章事為使相的石取信深知趙匡胤的情意,本身上表消弭兵權,即要求免除侍衛馬步軍都批示使的名義,兼任天平軍節度使。開寶六年(973年),石取信的使相銜升為侍中。宋太宗即位,石取信使相銜升為中書令,石取信自出任天平軍節度使“凡 十七年不徙,專事剝削,積財钜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