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責難[第1頁/共3頁]
柴靖宇本來還勸他不要心急建功,也不要急著跟方臘停止更深層次的對決,冇想到童貫底子就不想再給他機遇,讓他再立大功了。
真是個不測!
童貫到姑蘇時候也不長,正變更各方軍馬,在江寧和鎮江設防,同時在政治上已經開端了鼓吹守勢,同時將明教定義為邪教,並且還請了很多和尚羽士,大搞鼓吹,跟百姓們灌輸邪教害人的思惟,他將這兩方麵的行動寫了摺子呈遞上去,自發得做得相稱到位。
若說軍銜和官位,宋江還真不比王稟低,隻不過宋江是泥腿子,在朝堂上人脈薄弱,乃至是冇有人脈,再加上童貫讓王稟做了東路軍主將,宋江明顯官位不比王稟低,但提及話來,卻硬生生低了一頭。
對於難以節製的力量,或者尾大不掉的軍隊,如果一時候冇體例裁軍的話,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有一種相對同一併且操縱起來很便利的作法――就是送出去打一仗。
王稟進了城,宋江早已遣人籌辦好了酒宴,宋江一起將他引進宴客堂,一臉奉迎隧道:“王將軍遠道而來,舟車勞累,先用些飯菜,稍作歇息,宋江是個粗人,酒食之類籌辦不精,還望將軍勿怪!”
童貫的佈局,是先派宋軍在江寧和鎮江扼守長江,製止義兵順江西上;然後集合精銳分兩路進兵,彆離由王稟、劉鎮帶領,向杭州和歙州開來,最後在睦州彙合。
王稟到了秀洲,宋江急倉促去將他給接進了城,而柴靖宇則是跟宋江誇大,說不想讓彆人曉得他的身份,他會跟在宋江身邊,但隻是以幕府和謀士的身份。
宋江是屬於恰好碰上了一場大仗能夠打的環境,以是理所當然被童貫當作了炮灰,先奉上了疆場。
可童貫還躲在姑蘇,跟那幫政客們打嘴仗,爭奪更大好處呢,宋江這邊已經把秀洲都給攻陷來了。
王稟冷冷道:“宋江,你彆覺得我不在秀洲,就不曉得你的所作所為?還冇到江州的時候,就已經收到了探子的彙報,你在秀洲的所作所為,本將乃至童樞密使大人都曉得得清清楚楚!”
明顯,這等大功,童貫怎能讓他得了去?
王稟這話實在太傷人了,他是童貫東路軍的主將,宋江即便是前鋒大將,也要受他的節製,宋江自從投降宋廷以後,跟這些當官的傢夥相處,就一向戰戰兢兢,恐怕做錯了甚麼,而這場宴席,更是宋江親身著人籌辦,破鈔了很多工夫,自認非常豐厚,卻也算不上浪費華侈,冇想到會招來王稟一頓斥責。
柴靖宇冇有焦急回江州,在江州有袁管家主內,有張誌虎掌控新軍,用不著他太操心,反倒是童貫跟方臘之間的這場大戰,更能夠吸引柴靖宇的重視力。
宋江不是傻子,童貫前些日子還一向在催他,說他既然為朝廷小命,就該當蓄意進取,隻待早日攻破秀洲,恨不得讓宋江一頭直接撞到秀洲城門上去,但等他真的取下了秀洲,童貫的反應立馬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