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艱難[第2頁/共4頁]
而最後一種明顯分歧適李世民等人當初的定議,那就是操縱黃河天險耗損李破兵力,勝上一場,或許就能轉守為攻……
以是就算大勝一場,如讓李定安退回晉陽,一樣會讓戰事連綿下去。
而李破軍則分歧,軍中將領士卒多出府兵人家,彷彿正軍模樣,和如許的軍旅作戰,甚麼誘敵深切,甚麼反間計之類的戰略就不太好用了。
潼關一線,備兵河南,黃河西岸一線,為防李破犯境,蜀中一部分,正在和蕭銑膠葛。
“傳令諸將前來議事……”
如果李破全軍都是那副模樣……好吧,那是李世民以為最壞的一種景象。
這些軍事上,政治上的考量,讓李世民頭大如鬥,同時也讓此次軍議的時候顯得分外冗長。
西北陳有重兵,卻無戰事,那邊呢,現現在雖有齊王李元吉,兵部尚書屈突通坐鎮,可誰都明白,西北兵馬纔是秦王嫡派。
如果應景的話,李世民實在很想也跟蕭銑來個青梅煮酒,論一論天下豪傑呢。
現在黃河還未解凍,李世民設想了一上馬踏冰河的氣象,身上不由顫抖了一下。
因為江南蕭氏乃南梁皇室後嗣,家世高貴非常,猶勝李氏一籌,換句話說,人家蕭氏登上皇位是有著天然的公理性的。
比如說,兩軍對陣薛舉軍的兵馬英勇的會衝上來,膽怯的會躲在前麵,有著太多的農夫軍的特性,可謂縫隙到處,打上一仗即便不堪,也能占到很多的便宜。
黃河北岸有李年和陳圓,李破親率雄師攻蒲阪,那麼龍門如果駐有大兵的話,定是並代馬隊主力無疑。
以是,軍議終究的成果也便能夠預感了,分守兩處,乘機而動,一個看上去不好不壞,卻也充滿了無法的挑選。
和李破那邊兒實在差未幾,夏季裡一向到現在,軍議是一場連著一場,從西北,蜀中又抽調了一些人馬。
李世民揉了揉額頭,覺著頭又開端模糊作痛了起來。
和李破的料想實在差未幾,因為計謀上稍失先手,他便給了唐軍一個分外艱钜的挑選,是冒險的分兵駐守渡口,以待來敵,還是穩妥隻守一處,甚或是應用最保守的戰術,鑿穿黃河冰麵,燒燬蒲津橋,讓李破軍底子冇法渡河。
這一樣是與薛舉軍作戰時,李世民所應用的戰術。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話李世民深覺得然,現在天下豪傑輩出,唯蕭氏可與關西李氏稍列,其他不敷與論。
可太子李建成有話說,一旦潼關空虛,王世充必定乘機而動,到時也就成了李王合力攻唐之勢。
“報,李破親身率兵七萬餘眾圍蒲阪……”
軍議過後,眾將散去,李世民當即命人請來了兩位從長安招來的名醫,他的頭痛的越來越短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