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軍情[第3頁/共4頁]
“尚書即掌兵部,應知潼關守軍七八萬,雖說……嗯,卻也乃精銳無疑,馮翊有襄邑郡王坐鎮,領兵三萬餘,韓城有侯將軍,兵有一萬餘眾,此中多為西北從征薛仁杲者,三處互為援應,尚書覺得,多少兵馬能破馮翊,韓城?”
李淵擰眉不語,殷開山倒是撫著髯毛持續對峙己見,“殿下所言或有事理,可一旦李定安舉兵來犯,我卻還三心二意……也不需如何,隻馮翊,韓城任一處統統忽視,到時長安震驚之下,怕是難以清算吧?”
李世民笑了,若說殷開山跟談詩論畫,李世民自忖是要退避三舍的,可議論軍事,哼,他李二郎還真就冇怕過誰。
隻是殷開山身材向來不太好,在蜀中又受了重傷,現在神采慘白,氣味不穩,看著就讓人非常懸心。
也就是說,此時李淵墮入了一種比較獨特的難堪地步,有才調的人當中已死的人不去說他,其他因為各種百般的啟事,闊彆了李淵身邊。
十餘年疇昔,當日輕陷長安的誌對勁滿還能剩下幾分?唐公之賢另有幾小我能聽的入耳?這般下去,關西李氏又與王世充,李密等人何異?
並且更悲劇的是,他比較信得過的親信臣下大多已經不在身邊,比如竇抗,竇威兄弟,之前前後病歿於長安,劉文靜以逆誅,陳叔達出使突厥,被義成公主削鼻割耳,最後死在晉陽。
之以是還能留在李淵身邊參謀參讚,不是因為旁的甚麼,而是一來顧懷舊情,二來裴寂方向太子,以是處境現在和李元吉比較相像,頻頻好事,卻都能輕而易舉的被李淵放過,重新啟用。
其他諸如宇文,高氏,陳氏等門閥中人,他又都信不過,崔氏,韋氏之類的卻又大多不通軍事。
能夠瞧的出來,殷氏是端莊的書香家世。
回到秦王府,李世民當即去了書房,沉吟很久提起筆來,文不加點,寫動手劄一封,“傳翟長孫來見我。”
“當代充已亡,餘者惶惑,東都在望之際,李定安怎敢棄河南於不顧而來與我膠葛?不然,竇建德,蕭銑兩人豈不成漁翁之勢?”
李世民再一次肯定,父親確切老了……而他那早已成型的野心,還正和他的年事普通,在茁壯生長。
李世民目送殷開山遠去,倒是令擺佈從人道:“去,牽馬過來,我們回府。”
西堂中沉寂無聲了很久,才傳來李淵的聲音。
李世民不覺得意的笑笑,“尚書就事論事,言辭精當,比之旁人可要強了很多,又何錯之有?真提及來,還是本王心胸社稷之下,有些話說的重了些,獲咎之處,尚書可千萬不要放在心上啊。”
“尚書且放寬解,這些年在外交戰,本王也多少有些體味,每逢戰事起時,之前必有端倪可尋,或許過上幾日,也便有了動靜,何必此時胡思亂想,豈穩定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