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五章 整編和擴軍(二)[第3頁/共4頁]
趙東雲點了點頭,然後看向了軍需部的洪浦濤:“現在彈藥的供應環境如何?”
而曹錕從混成旅旅長的位置升任第十一師師長,也算是邁進了一大步,而考慮到曹錕此人和趙東雲向來乾係不淺,此人的升遷也是在預感當中。而顧藍玉升任第三師師長也是世人預感當中的事,固然霸州戰役裡第三師團體表示不佳,冇能在霸州一舉重創第七師導致陳光遠逐步落空了趙東雲的正視,但是第六旅打的還是比較超卓的,戰後代人都預感到他會升遷師長,就算不是接任第三師師長,也應當會升任第十一師或者第十三師師長的。
這年初的日`本,特彆是日`本陸軍深受軍費緊缺的困擾,恨不得甚麼都賣掉以籌集軍費,前期大範圍傾銷二手軍器就是出於這類考慮,乃至他還上門給趙東雲傾銷三十八年式步槍,不過趙東雲固然曉得這款步槍不錯,但是代價不便宜加上和奉軍口徑分歧,以是就冇要。
而火炮則是分歧,根基上隻如果大口徑的野戰炮,並且代價充足小說 ybdu便宜的話,那麼趙東雲不會介懷向日`本大量采辦。
第十一師和第十三師以及兩個混成旅的主官人選一向都冇有肯定下來,現在將近成軍了趙東雲也不能持續拖著。
汗青上北洋的挑選和趙東雲實在差未幾,日俄戰役前、日俄戰役後到清朝滅亡的那段時候裡,日`本都是北洋的首要軍器供應商,特彆是火炮大半都是日造的三十一年式、三十八年式。至於辛亥反動今後的北洋軍閥,特彆是段祺瑞的皖係等軍隊更是清一色的日械,此中當然有政治啟事但是日`本貨代價便宜倒是最首要的身分。
不過日`本貨固然便宜,但是日`本的產量也是有限,並且他們本身也處於大換裝期間,很多新式設備騰不出太多的產量內銷中國,比如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這款火炮一樣是仿造德國1903年型75毫米野戰炮,但是代價要比從德國入口便宜好幾千呢,乃至比福元機器廠自產的代價都要便宜,如果不是產量不敷,趙東雲可不會顧慮甚麼民族豪情,鐵定會一股腦全數采辦並設備該款火炮的。
趙東雲點頭:“嗯,均勻分派下去是不鐺鐺的,現在參謀部的重心還是要放在第十三師上頭,彆的第一師和第一混成旅也是重視,這兩支軍隊固然是直軍出身,不過都是老北洋了,戰役力是能夠的,後續要加大對這兩支軍隊的職員和兵器的彌補!”
第十三師編練已久,現在職員已經根基滿編,等的就是重型設備了,隻要成軍該師就能夠成為奉軍裡頭的主力師之一。
隻是福廠的彈藥產量固然也夠多了,但是跟著奉甲士數越來越多,趙東雲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從德國那邊購進了一批數千萬發的槍彈,總之彈藥這玩意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