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擴協為鎮(二)[第2頁/共4頁]
除了以上職位外,剩下的八名步兵標統帶也都是清一色的趙東雲嫡派,嚴格上提及來大多數都是第三鎮出身。
以是客歲左挪右移,總算是擠出了百來萬兩銀子,先從德國那邊購進了二十門克虜伯出產的1903年式75毫米管退野炮,然後又從福元機器廠那邊訂購了二十門的福造75公厘管退山炮,當然僅僅是火炮本身當然花不了上百萬兩銀子,此中大多數都是被用來采購炮彈了。
麵對這類環境,趙東雲曉得固然目前的財務壓力還比較大,但是擴協為鎮一事已經不能持續拖下去了,因為這關乎到了部下們的升官發財題目,不能等閒視之。
趙東雲固然參軍事貿易裡撈了很多錢,並且客歲奉天財務支出也有一千多萬,但是需求費錢的處所更多,財務壓力更大的趙東雲也隻能和早幾年的袁世凱一樣,扳動手指頭斤斤計算每一兩銀子。
從中也能夠看得出來趙東雲手底下的第三鎮的職位是有些特彆的,固然跟著時候的疇昔,第三鎮對於趙東雲而言首要性已經慢慢降落,但是作為蘇係軍官的搖籃,趙東雲裁軍的根本地點,第三鎮還是闡揚著不成忽視的感化。
當然在這些各種百般的尋求裡頭,因人分歧而分歧,不過大部分人還是想要升官發財的!
趙東平冇有直接開口,而是看向了孟恩遠:“老孟,你如何看?”
如果說冇有經疇昔年的大擴編也就算了,但是現在兩個混成協都已經擴編的七七八八了,固然不敷兩鎮指數,但是搭起架子來冇有題目,以是也怪不得那些軍官們翹首以盼。
這裡也能夠看得出來為甚麼北洋那麼多大佬都想要掌控一鎮軍隊了,因為這一鎮軍隊能夠說就是他們擴大權勢的根底地點,比如王英楷的第一鎮、趙東雲的第二鎮,段祺瑞的第四鎮都是如此。
一次性砸下去一千多萬就為編練兩個鎮的新軍,這對於很多處所督撫而言咬咬牙也就認了,但你如果讓他們每年都砸下去上千萬養軍,那大多數人就不肯意了!
人活活著都是有尋求的,所為者不過乎名利二字,如果說的深切一些那就是‘**’,不管想要甚麼?名聲、款項、權力、女色這些都是一種**之一。
趙東雲的部下大多也都是近似,趙東雲部下的幾個嫡派軍官為甚麼對趙東雲儘忠啊,就是因為趙東雲一步步往上爬的同時,也帶著這些嫡派部下一步步往上爬,比如林永權,此人之前不過是個大頭兵,跟在趙東雲之處隻是一個隊官罷了,但是現在呢已經是軍政高層,掌控奉天一省的軍事教誨和新兵事件,嗯,還兼任了個馳名無實的工商總局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