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第1頁/共2頁]
“哼,竟敢獲咎我張惇,我豈能讓你等閒回到成都!”張惇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速速去安排幾個得力的殺手,在吳蜀交界處脫手。務必做得潔淨利落,神不知鬼不覺。隻需撤除劉諶一人,其他人等不必理睬,明白了嗎?”
張惇神采陰沉,坐在書房的案前,雙眼流暴露不容置疑的嚴肅與狠厲。他向身邊的下人問道:“劉諶肯定已經解纜了嗎?你可看清楚了他在哪條船上?”
跟著丁奉緊鑼密鼓地擺設東吳的戰事,全部東吳都墮入了一片嚴峻而有序的氛圍當中。而與此同時,劉諶的船隊也束裝待發,即將踏上返回蜀國的航程。來時,他僅乘一條孤舟,孤零零地流落在江麵上;現在歸程,卻已有五條滿載而歸的船隻,且未破鈔分文,這讓貳心中不由暗自竊喜。但是,他深知,在這權力的遊戲裡,高興不能形於色,以免招來不需求的費事。因而,他大要上強作哀痛,彷彿對即將分開吳國充滿了不捨與無法。他站在船頭,望著垂垂遠去的吳國,心中五味雜陳。
孫休對丁奉,向來是心存感激與佩服。想當初,他繼位之初,大將軍孫綝權傾朝野,權勢龐大,如同一座難以撼動的山嶽。更兼孫綝對他有擁立之功,這使得孫休在如何誅殺孫綝的題目上,一度感到束手無策,墮入了深深的窘境。幸而,在這關頭的時候,丁奉挺身而出,以其超凡的聰明與膽識,巧施奇策,勝利地將孫綝誅殺。這一豪舉,不但為孫休掃清了停滯,更使得他的皇位得以安定。是以,孫休與丁奉暗裡見麵時,老是少了很多煩瑣的禮節,多了幾分樸拙與坦白。
丁奉早有腹案,聞言敏捷答道:“陛下,合肥、揚州一線,臣願親身領兵五萬出征,以盛曼為幫手,同謀大計;襄陽、樊城一線,則由陸抗帶領五萬雄師,以留平為幫手,共克時艱。至於剿襲房陵一事,房陵守備力量虧弱,不堪一擊。臣建議由步協將軍帶領五千兵馬,足以攻陷房陵,為我東吳再添一城!”
丁奉見孫休發問,趕緊收斂心神,恭敬地答道:“陛下,本日朝會之上,因有蜀國使臣在場,臣不便多言,以免泄漏軍機。朝會結束後,臣又與眾將領停止了一番深切的商討。據臣等闡發,蜀國此次的行動,重點無疑在於漢中之地。但是,糧草不濟,恐怕是其當前所麵對的最大窘境。而我東吳,卻在現在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據聞,魏蜀成都之戰後,魏國因敗北之罪,將四員大將調至長江以北鎮守。這一行動,無疑使得江北魏軍內部軍心不齊,士氣降落。加上江北的魏軍多年未經戰事,必然存在懶惰之心,戰役力大打扣頭。而我東吳軍隊,多年來一向討伐山越,戰力猶存,士氣昂揚。若此時出兵北伐,定能獲得嚴峻戰果,揚我東吳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