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草原特種兵 - 第七十五章 百年大計

第七十五章 百年大計[第2頁/共4頁]

推行稻麥兩熟製能夠把旱地畝產進步2倍以上,2、30畝地便能夠贍養5口之家。再加上大範圍的開荒,糧荒題目將不複存在,還不足糧贍養大量的軍隊。但是統統,還是取決於水利啊,必必要大興水利,冇有水利就冇有水田,冇有水田就冇有統統。

水利題目要破鈔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施肥技術的改良就輕易的多。團體來講,河朔地區的地盤是漸趨瘠薄,乾旱形成大量的砂土、黏土和鹽漬土,不改良地盤肥力,想進步畝產是很困難的。在這個期間,農夫已經曉得了肥料的熟化對地力的龐大幫忙,主如果用人畜糞便和植物莖葉堆肥為主。但是這還在原始的階段,跟當代堆肥技術不能相提並論,堆料配比不靠譜兒。堆後辦理不善,遍生蛆蟲,汙水橫流。水分把握,通氣程度,腐熟的標準都冇有必然之規,對泥土的改進感化有限。

因為河朔地區水旱交征,以是蒔植的最多的還是粟、豆類、苧麻等旱地低產作物,這很難包管百姓的口糧,更不要說贍養大量軍隊了。如果想短期內進步畝產,隻要推行稻麥兩熟農業體係,春種水稻,秋種小麥,構成稻麥兩熟。中國南邊之以是幾百年地盤肥力不減,跟這類先進的農業體製有很大的乾係。

巴根台和幾個老農在一起,每天在臭氣熏天的屎尿中堆肥。他奉告農夫們,在堆肥場上,必然要設置通氣溝。在已平整夯實的園地上,開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溝,深寬各15―20厘米擺佈,在溝上縱橫鋪滿硬堅的作物秸稈,作為堆肥底部的通氣溝,並在兩條小溝交叉處,與空中垂直安設木棍或捆紮成束的長條狀粗硬秸杆,作為堆肥高低通氣孔道。在堆肥處,還要發掘排水溝,把肥料出的汙水排走。

在巴根台的打算裡,不但獨一稻麥兩熟製,還要推行稻棉兩熟製。他下決計蒔植棉花,並且製造紡車,織布機,染布坊,構成強大的棉布財產。不但自用,還要換來他們急需的物質,鹽、鐵、硫磺、硝石、銅、馬匹等等。他曾經想過植桑養蠶,但是那見效太慢了,起碼要3年以後才氣產桑葉。他實在是等不起,那隻能是今後的事情。

普通堆後3―5天,堆內溫度遲緩上升,7―8天後堆內溫度明顯上升,可達60―70℃。高溫輕易形成堆內水分貧乏,以是在堆製期間,要常常查抄堆內上、中、下各個部位的水分和溫度竄改的環境。查抄體例,就是用一根長的鐵棍插入堆中,停放5分鐘後,拔出用手試之。手感受發溫約30℃,感受發熱約40―50℃,感受發燙約60℃以上。查抄水分可察看鐵棍插入部分大要的乾溼狀況。如果成潮濕狀況,表示水分適當。如果呈枯燥狀況,表示水分過少,可在堆頂打洞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