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塵封的慘案[第2頁/共4頁]
有菊國粹者也宣稱“敗兵脫下戎服,換上便衣,暗藏於住民家中。菊**隊於掃蕩中難以辨彆敗兵與住民。因而,凡是壯丁,估計能夠是兵士者,都毫不包涵地殺了……大量搏鬥俘虜是違背國際法的,但中原正規兵士的便衣化也是違背國際法的。”
交際大臣陸奧宗光暗裡裡並不諱言倭寇在旅順搏鬥布衣的事。他在旅順大搏鬥產生的一週後致電外務次官林董電稱:“明天,會晤了從旅順返來的一《泰晤士報》記者。據他陳述,菊**克服後有過相稱鹵莽的行動,將俘虜捆綁後活活殺死,連布衣,乃至是婦女也殛斃,彷彿這是究竟。這些究竟不但西洋記者親眼所見,另有各國艦隊的士官、特彆是英國水兵中將也在現場目睹……《泰晤士報》記者多次扣問菊國當局將采納何種善後政策……請中間瞭解本大臣的定見,即便是上述究竟被公開,也不能有任何表態,就是現在菊國當局頒發若那邊罰以後,如果冇處罰的話,甚是被動。
據英國人艾倫的《龍旗翻卷之下》記錄:“菊國兵士追逐避禍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於統統的人;對顛仆的人更是凶惡地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屍。”
現在的人們隻能在一些當年本國記者的報導中找到隻言片語。
駐守旅順的清軍,原有記名提督黃仕林、記名總兵張光前各兩營,後各增募兩營,共八營4100人。後增加臨元鎮總兵薑桂題四營、記名提督程允和四營,共八營4000人。11月初,李鴻章又派記名提督衛汝成的五營3000人,再加上金州、大連灣敗退的連順、徐邦道、趙懷業殘部,總兵力為14700人。清軍兵力雖多,但諸軍互不聯絡,均無恪守的信心。八位統領互不附屬,各行其是。固然臨戰前公推薑桂題為總督,但他戰守無策,一味告援,不能竄改諸軍相互張望坐視的局麵。
陸奧明知旅順搏鬥布衣是究竟,但又不能做任何公開表態,特彆是處罰有關任務者即是承認了究竟,不處罰有關任務者又在國際言論麵前非常被動。
恰是此次算不上大捷的土城子迎擊戰終究卻成了倭寇製造大搏鬥的藉口。有菊國粹者以為,正像1937年秋後的淞滬會戰倭寇遭到重創,戰死約15000人,而“複仇情感高漲”,從而激發了“南靖虐殺”一樣,1894年11月18日的土城子之戰則是“旅順虐殺的導火索”。
“入夜了,搏鬥還在持續停止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嗟歎聲,到處迴盪。街道上閃現出一幅可駭的氣象:地上滲入了血水,各處躺臥著肢體殘破的屍身;有些小衚衕,的確被死屍堵住了。死者多數是城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