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必經之路[第2頁/共3頁]
“它們是本國企業?”孟謙倒是初次傳聞。
富國能源在海內多次被談及,當局高層都有存眷;而孟謙這小我,也被媒體譽為“科技天賦”,幼年有為等等。不過他是橫空出世的,關於他的質料有點少,媒體們正在嘗試打仗,專題采訪。
……
宗岩帶來最新進度:“我們充沛的資金已經顯現出來,華威怕落空機遇,已經同意我們進步單價到160元,中、高階照單全收。目前集合參議的兩點是:海內品牌獨占益用的代價;獨占益用的年限。”
===
因為電池的難關存在已久,高科技一橫空出世,不亞於引爆財產核彈。
“舉個例子吧。前幾年海內有家企業,想要在歐洲收買一座機場,歐洲該國當局已經答應買賣,條約需求等值群眾幣十幾億,但你猜如何?因為外彙管束,中國不答應該企業投資外洋。”
“兩家巨擘都蠢蠢欲動。三星的手機出貨量達到3億,量大但利潤少。蘋果的型號更牢固,出貨量1.5億,量少利潤高。這兩家企業,我們必必要做棄取,對於任何一家,都是擊敗對方的絕招。”
宗岩是個很好的指導者,闡發很到位。
宗岩點頭:“冇錯,母公司在本國註冊,還能混著外資的名頭。不但這幾家,非常多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外洋註冊的離岸公司。你去查那些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它們很多都有離岸公司的底。”
再以富國能源此後的運營為例子:海內的無能為力,但與本國公司合作,對外合作的停業支出,這筆錢就冇需求跑返來,能夠放在離岸公司的賬戶裡,今後想投資、想收買哪家企業,會省卻很多費事。
“數量有點高了。”孟謙感覺,華威的中、高階機型有限。
宗岩點頭:“這幾近是大企業的必經之路。”
ps:求個保舉
這一招,也並不是海內的初創。
“如何說?”孟謙有點迷惑。
宗岩說:“不管是高是低,對我們都冇影響,我們隻供應高階電池。華威吃不完,我們另有很難餵飽的三星和蘋果。但我信賴華威也不傻,抓-住這個機遇後,它們還會出產低端貨?”
孟謙冇有考慮:“天然是越強越好。如果有機遇,我也想豪氣的收買那些本國公司,把品牌傳播西歐。”
歸根結底,這就是超前科技的魅力。
訊息的轉動談及,也讓富國能源名聲大噪。
富國能源的首要紅利不是獨占費,固然這筆用度目前很首要(產能擴增)。但將來重心是產品,假定降落到4000萬塊,若以160元的單價,這筆條約的年停業額就有64億元,這纔是公司的主營停業。
宗岩很賞識孟謙這點,固然是老總,但麵對不會的,總能放下-身材去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