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幫叔叔娶個嬸嬸[第2頁/共2頁]
扯不上甚麼重男輕女,隻是因為當代出產力不先進,家裡多一個男丁,就意味著多一個勞力。女孩到時候但是要出嫁的,今後可就是給婆家著力了,不能甚麼都希冀著閨女。
在八十年代的青山縣,迎親都是在早晨或者半夜的時候,白日是不接新媳婦的。接新娘子的東西用的也不是肩輿,而是獨輪車,普通是幾個壯漢輪著推,獨輪車一邊坐著新媳婦,一邊坐的是墜偏的小男孩。
八十年代的鄉村另有情麵味,一家的孩子結婚,百口屬和鄰居親戚都會去幫手,村裡的理事會也會安排專人出麵,賣力收錢、記賬。誰家給了“帳子”——普通是幾尺綢緞,誰家給了暖水瓶臉盆,等等東西,都要一一記實在冊,然後把送禮之人的名字寫到紅紙上,貼在堂屋的正牆上,以示感激。
納吉,就是把女方的生辰八字放到自家供奉的神像前,意義就是這是自家人了,今後請一起保佑著。
唐偉東現在老忙了,因為他叔叔,也就是唐建軍要娶媳婦了,他要去“墜偏”。
納采,就是男方給女方家送禮。問名,就是去要女方的生辰八字,然後去找那些專業的人做婚配,隻要那些專業人士不是跟兩家有仇,婚配出來的成果,根基都是上上大吉,他要敢說個不好,弄不好是會捱揍的。
這就是後話了,至於她到底合分歧適,還要好好的察看一下才氣決定。
青山縣的婚俗仍然遵循老禮停止,婚禮前,顛末端一係列煩瑣的法度,嚴格遵守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這一套,隻不過略微有了些變通。
掛了電話,付了一筆讓民氣疼到抽筋的電話費後,唐偉東又回到了河東村。
自家這前提,唐建軍結婚就不消再推獨輪車了,唐偉東直代替他找了幾輛車做婚車,這也開了河東村用汽車接親的先河。唐偉東還特地托乾係找人到幫手,請來了一名攝像師,第一次全程攝錄唐建軍的婚禮過程。
當然,內裡必定也會包含著傳宗接代、擔當香火的一些目標,這是人之常情,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了,冇需求標新創新的去辯駁甚麼。遵守民風傳統,又不會掉塊肉,開高興心、熱熱烈鬨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