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章[第3頁/共4頁]
李蘭摘下頭上彆著牡丹花的髮簪,調皮地笑道:“奴本日不作詩,卻想要聽詩。奴大膽定個題目,本日是高二爺做東請諸位和奴婢們共度佳節的好日子,詩的題目便限定於本日所見所聞。先說好,主子疏學淺,諸位爺們做的詩好不好,奴不敢妄加點評,可誰的詩最討奴喜好,奴便將這支牡丹髮簪贈送他。”
每有人念一句詩,李蘭便拊掌稱好,或點評幾句,卻始終撚動手中的牡丹髮簪不動。
高展明收回目光,道:“冇甚麼。隻是聊聊明日的事罷了。”
高展明一愣:永王之子和……蘇翰林?蘇翰林?!當今的翰林學士裡有幾位姓蘇的?!莫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蘇瑅!
高展明聽了這話,終究曉得這位永王之子究竟是何人了。永王李璘的嫡宗子名叫李景若,這李景若本該是襲承永王爵位的,但是他倒是個出了名的風騷人物,不甘長居襄城,自幼喜好瀏覽名山大川,傳聞他十六歲時便用了三個月的時候單獨一人策馬遊遍了全部河南道。現在他已是二十三的年紀了,尚未娶妻生子開枝散葉,朝廷封給他的官職他也推卻不拜,隻一心四周遊曆,已快將天下的山川走遍了。李璘也知這宗子無定性,一心隻在遊山玩水上,對於襲爵一事涓滴不感興趣,是以已放棄對他的管束,三年前改將次子李景榮立為世子。這李景若上月進京,是為了六月天子大壽,而進貢禮品來了。
船工將永王之子和蘇翰林的小舟拉近,永王之子悄悄一跳便上了畫舫。蘇翰林亦跟著風采翩翩地跨上船。
“哦?”永王之子略駭怪地一挑眉,彷彿對高展明的名字感到有些別緻。他頓了頓,笑道:“哦,本來是君亮兄弟,幸會了。”
永王之子恍然大悟:“難怪我聽畫舫上傳來歌舞之聲,好不熱烈,本來是高家宗學後輩全在此處了。都城公然是都城,都城的後輩好雅興,我在襄城時,宗學中的後輩儘是些無趣之輩,昔日休假,隻知在府上睡覺,哪會有遊河觀景的興趣。高二爺實在是個風雅之人,鄙人敬佩。”
高展明忙施禮道:“鄙人高展明,字君亮,見過李公子和蘇翰林。”
高展明正迷惑來者何人,卻聽身邊的高華崇冷冷道:“這不是永王之子和蘇翰林嗎?”
高展明的目光投到了這個名叫李蘭的女子身上。他先前籌算請風華樓的女伎班子為世人演出的時候就傳聞過,李蘭是風華樓的花魁,京中多少後輩為她豪擲令媛隻求美人一笑。本日得見,公然名不虛傳。隻見她柳眉如煙,目黑如漆,齒白肌瑩,不過略施粉黛,卻要更賽過旁人盛飾豔抹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