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平定高麗半島[第1頁/共4頁]
張遼雄師監督那些扶餘人、高句美人爬冰臥雪,排乾池沼,開開荒漠,建立了很多軍墾農場,厥後的大漢百姓們又開墾了一個個公營小農場,出產了大量的糧食,把疇古人跡罕至的“北大荒”,扶植成為了斑斕敷裕的“北大倉”。
不過北高麗限於他們弊端的生長形式,坐擁寶山卻餓死了那麼多人,相反南高麗底子冇有任何像樣的資本,連人均耕空中積也隻要北高麗的一半,可他們的人均百姓總支出衝破2萬美圓大關,而北高麗的人均百姓出產總值才1千多美圓,相差多少倍,足以見到先進的政治軌製比資本更能決定出產力的生長。
呂布就讓北大荒保持五十萬人的範圍,冇有讓厥後者持續出來開荒了。讓這片地盤上儲存著五百萬畝林地、八百萬畝草原和五百萬畝水麵,讓北大荒正在閃現土變動,黑土生金;水變清,清流千裡;樹變綠,綠滿青山的動聽氣象。成為一座綠色的寶庫。
當百濟、三韓打得兩敗俱傷之際,太史慈的十萬雄師殺到,一鼓作氣把這兩個權勢的殘存軍隊全數擊敗,並乘勝攻占了三韓的三個都城,攻占了百濟的都城,太史慈破鈔了三個月的時候,完整把三韓、百濟占有的高麗半島統統敵對權勢清除。
張遼雄師橫掃全部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山脈,全部東北地區,再也冇有能夠襲擾到漢人統治的外族。
這片黑地盤位於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穀地與三江平原泛博荒涼地區,她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鬆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裡山千裡南下,與鬆花江雙水合流,東部是聞名的三江平原區。黑龍江一瀉千裡,鬆花江九曲十折,烏蘇裡江暖和溫馨,三條水脈在平原深處幽然相會,東流到海。
高麗半島北部礦產資本比較豐富,礦產三百多種,石墨、菱鎂礦儲量居天下前線。鐵礦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和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儲量豐富,亦有石油資本,此中,位於鹹鏡北道邊疆地區的茂山鐵礦已探明儲量50多億噸,可開采量30億噸。地下礦物質源總代價高達6.4萬億美圓,此中黃金2000噸、鐵5000萬噸、菱鎂礦60億噸、無煙煤45億噸、銅 290萬噸等,僅一個菱鎂礦,就充足北高麗利用1.8萬年。
呂布還給農奴一些但願,宣佈每年轉百分之一的農奴為漢人,成為漢人後便能夠成為農場主,能夠享有良田和農奴,當然這百分之一的機遇隻給那些表示優良、表示和順的人。二十年後,外族農奴們轉了百分之二十的成為漢人,其他實在太差了就永久冇有機遇了,而此時大漢民族對本地的統治已經根深蒂固了,已經不是那些冇有了但願的農奴能夠擺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