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司馬睿定江東[第3頁/共4頁]
司馬睿一行下得山來,早有快馬輦駕服侍多時,旋即入城。西陽王等人候駕於王廷以外,眺望司馬睿返來,吃緊迎上前去。
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回到封國,後依王導、王敦之計,渡江鎮守建康,任用顧榮為軍司馬,賀循為參佐,王敦、王導、周顗、刁協為股肱親信,同時以來賓之禮虐待江東名流賢士,以梯己之心存眷民風世情,在世人幫部下江東之人無不誠懇歸附,氣力慢慢強大。
“大王成心,下臣服從便是。”王導謙恭作答,然後請辭辭職。
想到這兒司馬睿彷彿又想起了和王家兄弟暢談時的景象:王敦舉著茶盞,慷慨陳詞,“琅邪國地小人稀,並無計謀代價。依臣之見,殿下的計謀目光要放在江東。江東之地,地廣人多又人傑地靈,若不是當初吳主孫皓無道,我大晉和吳國鹿死誰手為未可知,可惜武帝滅吳以後,便將此地當作化外之地,未好好加以運營,而大多數吳人也不肯北上中原為官。”
苦心運營數年,司馬睿羽翼漸豐,此時正逢太子在北方統治逐步安定,而世家統影響力曰漸式微。在這類環境下,琅琊王在王導、王敦等人幫手之下,司馬睿開端儘力打擊江東異己力量,打掃本身的核心權勢範圍。
司馬睿,乃司馬懿曾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290年司馬覲歸天,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嗣承琅邪王爵位。
“是以江東地區一向未有強有力的政權,而此地名流頗多,且有春秋之風,是以看似疏鬆卻連合。當年,為禍數州,讓晉軍望風披靡的張昌部石冰進犯江東,卻被江東名流自發構造的民軍所滅,而這些名流功成以後又皆各自隱退,散眾還家,不言功賞。臣覺得,江東實乃寶地,殿下得江東便可仰仗長江天險,進可攻退可守,何愁霸業不成。”
“隻要荊州都督劉弘、幽州都督王浚和江東的揚州都督劉準不是晉室宗親;荊州地處河間王與東海王的權勢之間,如果兩王敵對,首當其衝是廝殺的疆場,不是能夠依托之地;幽州與遼東各部胡人部落相鄰,殺伐不竭,都督王浚又采納和親政策與鮮卑段務勿塵聯婚,已經肯定了其在遼東的職位;隻要江東揚州的劉準闇弱,吳人不附,恰是殿下一展技藝之地。”
300年4月,司馬遹派大將孟觀打擊河間國,河間王出降,曾經盛極一時的中原藩王之亂終究被雨打風吹去灰飛煙滅。
“辛苦了,免禮。”話音未落,司馬睿已經下得車來,緊趨幾步挽起西陽王手臂酬酢入內,世人魚貫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