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2頁/共4頁]
“一籮筐能有六十幾斤,兩籮筐加起來,也就一百三十四斤吧。”連取信估摸了一下,就說道。
“爹、娘,咱先看看這銀子是多少?”
一個淺顯的莊戶人家,出了一個麵對權貴不卑不亢,對付自如的小女人,已經不易,又有一個不到弱冠的小墨客,還曉得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們是如何蒔植地瓜的體例寫成書劄上呈,這可實在令人讚歎了。
沈六就讓人將書劄接了疇昔。他翻開書劄很快地看了一遍,就遞給了身邊斑白髯毛的官員。
“這銀子裡,它另有啥彆的?”連取信驚奇道。
“這是處所下轄的事情,我不便插手。便交給知府大人與李大人吧。”沈六道。
“六爺有甚麼叮嚀?”連取信恭敬地問。
“爹、不看這銀子,咱冇法決定地瓜的事啊。”連蔓兒就道。
“本來如此,本來如此,好,太好了。”連說了幾個好字,李大人就抬開端來,問五郎,“這書劄,是誰寫的?”
李大人趕快將書劄接疇昔,重新到尾細細地看了一遍,連連地點頭。
沈六的車隊分開,連蔓兒一家趕快往家裡運送地瓜。地瓜還冇完整運到家裡,就有人帶著銀子上門了。
“大人,這件事依下官之見,還需速速上報朝廷。……雖說福建已有蒔植,但我等都冇有耳聞,何況,這件事,在本府,還是首例……”李大人就向沈六見禮,進言道。
那官員正有些手舞足蹈,聽了連蔓兒的話更加鎮靜。
沈六要走,讓人捧了一托盤的銀子給連取信,又讓人搬了兩籮筐的地瓜,這才上車。沈六上了車坐下,不知想到甚麼,又讓人掀起車簾,將連取信、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幾個都叫到車前。
“去測量一下。”沈六就對身邊的幾個侍從道。
“李老,你看看。”沈六道。
張氏和連取信就將銀子抱過來,放在炕上,讓連蔓兒一封封地數了一遍。沈六給他們留下了 六封銀子,每一封是兩個大銀元寶,一個銀元寶重十兩。
***………………***
王舉人聽侄子王幼恒,另有家裡的管事、仆人們提及了連家的連蔓兒,他本身,卻算得上是第一次瞥見連蔓兒。見這小女人公然如傳聞中所說的聰明、利落,這話說的入情入理,對他又極尊敬,又親熱,讓人聽著舒坦。
“能把這片地都挖開嗎?”那大哥的官員有些顫巍巍地問道,彷彿是親眼看到剛纔那些還不敷,還要親眼看到這一畝多地的全部收成,他才氣信賴這高產的究竟。
“一共是一百二十兩銀子,咱那兩籮筐的地瓜,有多重?”
“這塊地有幾分?”一個年長的官員,就撚著有些斑白的髯毛問道。
三分地,就能收三百二十七斤的地瓜,那一畝地的產量,豈不是要超越一千斤?一千斤,這是甚麼觀點。在遼東府,最有經曆的莊稼把式,一年辛苦的勞作,一畝地能收上三百斤的高粱、或者糜子,那就是歉收了。一畝地一千斤,相稱於三畝多地的產量,這讓人如何能不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