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枉凝眉》[第2頁/共4頁]
“嗬嗬,有甚麼不能收的。書我都已經看熟了。內裡的每一個字每一句都記在了腦筋裡,可就算是按著上麵的歌決練,我這麼多年還是這個境地。可見它對我的幫忙已經不大了。不過你分歧,你能在這麼短的時候內就把這趟拳打得如此諳練,可見它是和你有緣份的。道家凡事都講一個緣字,你我兩次見麵,可見這緣也是不淺,收下吧,彆做那小後代的姿勢!”傅老揮了揮手,對劉宇凡說道。
劉宇凡手上的這根笛子,就是一根大A調的高音曲笛。這根笛子由一整根紫竹製成,笛身的竹節均勻,孔內壁圓潤端方,拿到手裡有一股沉實的感受,一看就不是淺顯貨品。
劉宇凡倒是冇有重視到傅老臉上的異色,看到上麵的膜都是貼好的,悄悄用單手將笛子橫起來,將膜孔悄悄的貼到了本身的臉上。
笛音忽起忽落,忽而如長江大河奔湧而下,忽而像燕語呢喃綿綿若絲,一首簡簡樸單的《枉凝眉》,在劉宇凡的歸納下,卻讓聽者不自發的落入到了曲子那如泣如訴的意境中。
彆看一首簡簡樸單的《枉凝眉》,但以傅老現在的程度,就算你在他麵前隻吹一個簡樸的樂句,他都能聽出你的程度到了甚麼程度。方纔劉宇凡的表示,看在他的眼裡,卻歡暢在內心。這個劉宇凡,不去專業學習笛子吹奏,實在是太可惜了。
“嗬嗬,這就對了嘛。對了。我看你方纔盯著我這排笛子看個不斷,如何,學過?”傅老看著劉宇凡,笑嗬嗬地問道。
劉宇凡看著那一排排笛子,手悄悄從每一根笛子身上撫過,感受著它們的質地,終究,拿下了一根大A調的紫竹笛子。
劉宇凡打量動手裡的根笛子,靠近吹孔的處所,一行遒勁的行草,刻的是“羌笛何必怨楊柳,東風不度玉門關”,端的一筆好字!
“那,傅老,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感謝您!”劉宇凡看著傅老,感激地說道,隨即衝他鞠了一個躬。謹慎地把木盒收好。固然現在他有一股很激烈的想翻開書一看的動機,但這畢竟還是在傅老的家裡,如許不太規矩,以是劉宇凡隻得把這個動機強自忍耐了下去。
貼了一會兒以後,劉宇凡又將笛子橫了過來,雙手按住六個出音孔,用嘴唇包住了吹孔,悄悄地向內裡呼著氣。
裡手一脫手,就知有冇有。劉宇凡現在吹的這個音階,天然是為了查驗笛子的膜醒好了冇,但這串快速上行的音階,卻也反應出了他的程度。這段“上曆音”,是笛子的根基技能之一,也是磨練吹奏者氣流和手指之間共同的一個技能。吹笛子講究“氣、指、唇、舌”,這個技能一下子就考了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