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192章 走馬上任(二)[第1頁/共5頁]
但是誰能推測,傅檢僅在代理大興縣令周進大人那邊報到了一次,便躲在家中再也不肯出來了。
放學後,張應華剛回到家中,他的老婆沈氏便向他說道,“夫君,家中的米剛吃完了,銀錢又不濟手。你前次說要請傅檢教諭吃酒,拿去了五錢銀子,卻又一向冇有吃上。要不先把這五錢銀子給我,讓我去米鋪裡買一些米返來。等傅檢教諭同意吃你這頓酒飯了,我再把頭上這個銀釵當掉,供你花消便是。”
遵循大周朝律法,各府、州、縣均需設立黌舍。
大興縣學從北平城中搬家到紫檀堡四周以後,占空中積擴大了一倍不止,辦學前提也比起當初要好了很多。
周進開導道,“那為何縣衙其他胥吏,一個個都大顯技藝,富得流油。像阿誰戶房書吏董雷,我傳聞他之前在刑房時,不太短短兩年時候,就把變賣的祖業重新贖了返來不說,還聘了鄭家莊富戶人家的標緻閨女做老婆,傳聞頓時就要結婚了,到時候少不得還要喝上一杯喜酒,送他一些禮金。大師都在縣衙公乾,憑甚麼他們能發財?”
普通環境下,像張含光這類年紀,已經能夠托人說媒,先容婚事了。
他本來覺得本日上門討要俸祿,有能夠會被周進這個頂頭下屬痛罵一通,畢竟年青人熱血方剛,他惱羞成怒之下,甚麼事情做不出來?
“這如何使得?”張應華訓導欣喜得站了起來。
不管如何說,總算是棍騙了肚子,感受不餓了呀。
校園裡,共有兩排平房,彆離作為講授、留宿之用。
作為全縣最高教誨機構,縣學置有教諭一人、訓導一人、囑托數乾名。
“不可。”張應華一口回絕道,“你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奩,根基上都補助家用了,就隻剩下了這個銀釵,還是當年你出嫁時,你母親送給你的一個記念。怎能因為我的事情,讓你落空最後一個念想?”
是以,早在幾天之前,傳聞傅檢即將上任,張應華還特地和那幾個縣學囑托說好了,到時候一起湊分子,不管如何,總得安排一頓酒菜,給傅檢這位下屬拂塵洗塵纔是。
眼下週進一脫手,便是五兩銀子,大家平空多分得幾十文錢,本身家中便又能夠吃上幾頓飽飯了。
也就是說,一樣是在縣衙任職,傅檢、張應華每月都隻能支付二石米,按代價一兩銀子發放,而同僚高基典史、彭念主簿則每月能支付三石米,摺合一兩五錢銀子。
張應華訓導說道,“難。有道是:百無一用是出世。三位囑托都是讀書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扛,想要找一些活乾,也不是那麼輕易。之前在北平城中,康有誌他老婆秦氏還能夠仰仗她和城門上某位百戶大人的遠親乾係,替那些兵丁們漿洗衣裳,好歹掙一些銅板。現在大興縣學搬家到了紫檀堡,這個活計也就天然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