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1頁/共4頁]
於成龍和佟國維都叫了那隊販子來問話,前後盤問了幾遍,又驗看了行商們的文書,證明瞭雷大鷹所言非虛後,於成龍帶人細心調查了事發地點、又訪問了四周的百姓。可於成龍這一番細心的調查,終究卻得出了一個讓康熙非常惱火的答案。
雷父受不住這打擊,傷還冇養好便亡故了,雷母身子也垮了,冇多久也一病不起放手人寰,剩下雷大鷹連為二老收斂棺槨的銀錢都拿不出,曉得戴梓要進京,便自薦為保護,求了銀兩為父母裝殮。
而於成龍的調查更讓康熙皺眉。於成龍按照雷大鷹的說法,帶人去到了出事地點,那邊間隔山海關不遠,各處都是連綿不斷的山巒,路並不好走。間隔戴梓一行人出事已顛末端靠近兩個月,出事地點又是野獸出冇的山林之地,他們趕到之時,戴家人的骸骨都被野獸啃食得臉孔全非,再想找凶手的蛛絲馬跡兼職是難如登天。
即位二十八年,他已下了三次罪己詔,此次將是他第四次下罪己詔,康熙的心就像從黃連內裡撈出來似得普通苦澀。
北地的酷夏本就酷熱少雨,若非碰到非常好的年景,六七月份的天,半個月不下雨實屬普通。可因有了那六月飛雪的惡兆,這本是平常的環境卻讓百姓心中認定,那喊冤之人的誓詞公然應驗了。
戴梓一行人並非是被朝廷裡心胸不滿的人蓄意截殺,而是不巧趕上了流竄於本地的賊寇。據本地的百姓所說,那四周的山林因是來往發賣皮貨的行商們入關的必經之地,多有賊寇出冇,官府清繳了幾次都冇有效果,乾脆便垂垂不管了。
而後雷大鷹便跟隨戴梓擺佈,成了戴府的保護總管,對戴梓一貫是忠心耿耿。此次戴梓百口被放逐盛京,戴家冇有奴籍的那些保護們都一鬨而散,獨剩下這雷大鷹不肯分開,一起上跟在戴梓的身邊。
太子躊躇了一下,這才說道:“皇阿瑪,孤有個設法,這併吞封賞一事倒還好措置,關頭在於冒領軍功的八旗將士委實太多,法不責眾,重罰恐怕傷了底子,可如果罰輕了,又難以安撫民氣。”
從佟國維調查出的成果來看,這雷大鷹不但不是惡棍小人,反而是個一諾令媛重情重義的豪傑。可這對康熙而言卻並不是甚麼好動靜,若這雷大鷹真格的是個惡棍,事情反倒好辦了。
康熙看了這成果的確是頭疼極了,若真是索額圖一係的人挾怨抨擊,那他隻要嚴懲首惡,便也算是替戴梓一家人伸冤昭雪。可這調查了半天,竟是雷大鷹冇搞清楚狀況之下鬨出的曲解,犯事的並非朝中大員,而是窮鄉蔽野的賊寇。
三人進了乾清宮,福全將奏摺遞了上去。東征將士的軍功已經被重新批準了一番,數量比疇前兵部報上來的,的確是謬之千裡。滿八旗的環境最卑劣,軍功十中有九係冒領,漢八旗和蒙古八旗則環境要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