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第5頁/共6頁]
和李光地分歧,趙申喬的官運就冇這麼順利了,他當初進士的名次便不及李光地,在翰林院任職編修近十年的時候才外放了一任知縣。今後今後,趙申喬以清正廉潔在官方申明很好,終究仰仗這上好的官聲被拔擢為刑部主事,繼而又勝任刑部員外郎。可就在他的宦途一起平順的時候,他竟生了場大病,不得不因病致仕。
自打皇上微服出巡從萬象居返來後,身為天子近臣的李光地便模糊對康熙不滿萬象居的動機有所發覺,但是一日康熙未曾在他麵前透出口風來,一貫謹慎穩妥的李光地即便是猜出了帝王的心機,卻也不會在康熙麵前談及此事。
胤禩並冇有旁的設法,在他想來,既然這鈕鈷祿家的秀女上輩子悄無聲氣,那麼定然是在康熙三十七年的選秀一事上出了甚麼岔子,那麼倘若他能即便獲得有關阿誰秀女的統統動靜,便有能夠從蛛絲馬跡間推斷出事情的本相。如果操縱恰當,說不得他真的能坐實命格不宜早娶的征象,更能取信於人。
趙申喬明白李光地是美意,但卻還是剛強的搖了點頭。便是有李光地的舉薦,隻怕他也難以謀得好差事,便道:“便有風險,也值得搏一搏。縱使皇上內心另有章程,說不得也想看看有冇有人情願先投石問路,嚐嚐水。我願做這個問路人,也好叫皇上瞥見我的忠心吧。”
李光地心內裡的設法很龐大,眼下他天然是要一門心機的做皇上的純臣,但是如果把目光放長遠來投資下一任君主的話,比起太子,李光地更看好八貝勒。隻是,眼下說這個還早,到底能不能一飛沖天,還得看八貝勒到底是不是他所猜想的那小我。這麼一想,李光地對於趙申喬的設法便也多了分支撐,讓鬆伍先投石問路一番也冇甚麼不好,水渾了,他也能有機遇看清楚,究竟八貝勒值不值得他暗中做些投資。
李光地見他態度果斷,便也不再去勸。等趙申喬分開後,李光地又坐了好一會兒,心內裡實在感覺有些不安。他每三日便去上書房給諸皇子講學,對皇子們的性子算是比較體味,在他看來,九阿哥固然聰明,但毫不是能夠撐起萬象居那麼大氣象的人。
趙申喬,字鬆伍,乃是李光地的老友,二人年紀相仿,都是康熙九年同榜進士,同朝為官多年,但境遇卻並不不異。李光地當年高中中了庶吉人,厥後出任翰林院編修,走得也是館閣清貴的線路。
但是世事難料,偏李光地回故鄉福建探親的時候碰到耿精忠反清。耿藩中人也有傳聞過李光地才名的,便想要招攬他為耿藩效力,卻被李光地回絕,隨後他還設法將福建的戰事寫明封進蠟丸以後,暗中派人送去了都城交給康熙。便隻這一筆,便讓康熙龍顏大悅,當年三藩之亂,康熙這個少年天子也擔憂漢人推戴三藩顛覆朝廷,這時候蹦出來一個漢人李光地,是他一手汲引的天子弟子,更是一心為了朝廷忠心耿耿,天然就被康熙另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