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頁/共4頁]
此案由沈麟主審便順理成章拍定下來,大理寺及宗人府對此表示非常同意,就差彈冠相慶了。
顧淮到刑部的時候,沈麟正站在案牘前一臉陰霾,中間還站著兩人,一人著官服,另一人倒是布衣服飾。著官服者先瞥見顧淮,頓時臉上便堆起笑容,“本來是顧三元台端光臨,實在是有失遠迎啊!”
沈麟麵色實在有些差,顧淮猜想在他到來之前大抵產生了甚麼事情,不過此時他也不做他想,靠近桌子,看向攤在桌上的函件。
作為武學淵源非常悠長的鎮國公家屬一員,沈麟在家中完整屬於筆桿子說話的頂尖人物,現在看到此場景,再看看郭大才子一臉“這冇甚麼了不起”的神采,頓時明白本來文人圈還需求把握這麼高階的技術啊!
三皇子,你跟人籌議造反的密信內容這麼不隱晦,真大丈夫也!
此人便是刑部右侍郎李綱了,顧淮與其倒也有過幾麵之交,此人行-事向來油滑,有個女兒在宮裡非常受寵。對於如此熱忱的歡迎,顧淮心中嘲笑,稍稍一頓便作揖回敬,“李大人客氣,直呼鄙人名諱便可。”
這位郭大才子的態度實在不好,當然他也好不起來。此人在都城文人圈中一貫以傲氣著稱,其幼年成名,曾放話若科舉必直取三元。三元落第一向是個佳談,尚朝建立至今無人奪此殊榮——不,現在倒是有了,卻並非郭大才子。
但即便不是天子寵嬖的皇子,世人也不敢衝上去像炮轟睿親王一樣炮轟三皇子。先不說三皇子深受太後愛好,光是“親王造反”和“兒子造反”這二者的輕重不同就能讓酷愛告狀的禦史們都完整沉著下來。
郭大才子在顧淮三元落第後便消逝在了都城世人視野中,看此景象,彷彿是到了刑部成了名主簿。
不得不說,沈麟絕對是個背鍋的絕才子選,年紀不大官不小,不到而立官拜三品,才氣天然是有的,但更架不住其背景薄弱,畢竟不是誰都有一名老鎮國公祖父的,更彆提他那禁軍統領父親,鎮國公伯父,大長公主伯孃,另有元皇後姑母。
“宋時江南有一人喚徐鉉,善小篆,映日視之,畫當中間有一縷濃墨,合法此中。”顧淮漸漸解釋道,他喚沈麟過來順著他手指指向之處細看信中筆墨的一筆一劃,“你們看到這些字,陽光下能夠清楚地看到每一筆劃中間,一筆濃墨毫無偏差,即便是勾轉屈折處,亦在當中毫無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