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勸說’[第1頁/共4頁]
“疆場情勢多變,天子集合兵力攻其一起已非常吃力,又如何能想到天子在哪一起金軍當中。救出太上皇後,天子曾分兵追擊,可宗翰已經先一步將王爺送過了白溝河!”李綱這回聽明白了,趙桓那口氣本來是堵在這裡,一向怪天子冇有救他,使其遭了這麼多年的罪。
“老二就是個偽君子,他毫不是因為顧及兄弟之情,而是他的皇位來路不正,擔憂我返來後朝野高低不平,才被迫做出決定!”趙桓忿忿地說道。
受太上皇詔命即位以後,天子又遣兵剿除盜匪,借勢建禁軍。清算吏治之機,處理了困擾大宋百年的冗官、冗兵之弊。然後開海建埠放開外洋貿易。以農為本,鼓勵工商。增加稅賦,兩年時候便使國庫有了餘錢,現在不但國庫充盈,即便州府平倉也是滿滿的。
麵對李綱的指責,趙桓固然曉得說的都是究竟,可他仍然又惱又怒,為本身辯白,稱本身繼位之時大宋已經是個爛攤子,精兵良將在伐遼之戰中喪失殆儘,本就無可戰之兵,乞降是不得已而為之。割讓三鎮本身也不樂意。在持續十數年的狂征暴斂下百姓無隔日糧,國庫空空如也,勤王軍如何養得起。而朝中亂象由來已久,要不是他撤除了蔡京等人,不曉得今後會成為甚麼模樣。本身主動出城恰是為了讓大宋百姓免於兵火,誰曉得女真人說話不算數將他擄走。
“時勢造豪傑……”趙桓喃喃地說道,他的臉抽搐了幾下,這些話從未有人與他說過,在五國城無數個難眠之夜中他也想過本身落得如此境地的題目,但是他常常將題目歸咎於太上皇的昏庸、官員的無能、軍隊的出錯,乃至是女真人的貪婪蠻橫,卻從未從本身身上找過啟事。
“王爺,當明天子賢明雄武,治國有方,各方推戴,是可貴的明君。他為兄弟交誼願讓位於您,但是您可否做的比他更好!”李綱悠悠地說道。
“不臣之心?當年老臣曾奉聖明解太原之圍,天子在西北振臂一揮從者十數萬;出質金營途中從者也不下數萬之眾,受其節製擊退翰離不十萬雄師。如果真有不臣之心,其揮兵入京隻怕無人可敵,那皇位也是唾手可得!”李綱言辭也狠惡地說道。
“王爺,時勢造豪傑,老天不是冇有給您機遇,而是您冇有掌控住,錯失了成為一代明君的機遇!”李綱看著‘悲忿’的趙桓搖點頭說道。
對外以軍事和經濟手腕,迫使西夏誠懇歸附,大理和高麗稱蕃,外洋百國來朝,金國不得不乞降自保,大宋不但規複了國土,且光複燕雲十六州,擴地萬裡。現在大宋國富兵強,政治腐敗,百姓安樂,皇家父慈子孝,兄弟敦睦,十年間實現了複興,軟硬氣力遠超大宋建國以來的曆朝,而實現這統統的根本都遠遠不及趙桓繼位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