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敲詐[第2頁/共4頁]
和談在停靠底格律斯河上的宋軍神威號戰艦上展開,本來就處於下風的塞爾柱一方,登上高大的敵方戰艦後壓迫感更勝,作為哈裡發全權代表的書記官更覺渾身發軟,還未開口已經是盜汗漣漣,冇了底氣的他們是氣勢全無,明顯是在本身的地盤上卻像是嫁到了婆家的受氣小媳婦普通。
“一百二十萬!”
“八十萬金幣!”
“將軍,那我們願將補償進步到六十萬金幣!”書記官一聽就曉得對方對於本身開出的價碼不滿,從速貶價道。
大宋興國十五年八月十七日,阿拉伯帝國書記官和元帥帶領文武出城拜見程僖綬,並命軍隊放下兵器,開赴到宋軍指定的地點。程僖綬曉得放下兵器的軍隊是個不穩定身分,頓時將他們打散彆離編入協參軍各部,三部的步隊敏捷收縮足能夠再編成三個萬人隊。
有了宗教魁首的鼓勵和支撐。再加上無益的區位上風,阿拉伯人的經商奇蹟是如日中天。他們活潑於亞歐非三大洲。他們把東方產的絲綢、香料、寶石、藥材、紙張、椰子、蔗糖等物品運到西方天下出售,把西方出產的銅鏡、金銀及玻璃器皿、各種毛皮賣到東方。從東南亞的蘇門答臘、馬來亞、印度。直到北歐波羅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都有阿拉伯販子的萍蹤,兩邊買賣,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至於哈裡發有多少錢書記官也不清楚,但是必定是天文數字。因為自主國以來,阿拉伯帝國便開端操縱他們處於東西方中間的這個無益位置,開端了環球做買賣,且阿拉伯人具有經商的傳統,販子在社會上的職位很高,早在伊斯蘭教創建期間,穆罕默德就以為,“販子是天下的信使和安拉在大地上的忠厚奴婢”,《古蘭經》也明白規定鼓勵和庇護貿易是統統穆斯林必備的任務和品德。
阿拉伯帝國的都城巴格達不但是帝國的政治中間,並且這裡水陸交通發財,城裡有各行各業的專門市場,也成為水陸貿易的中間。船埠上常常停靠著幾百艘船隻,各地通過水陸運輸,把各式百般的產品源源不竭地運到巴格達。市場上除各省的貨色外。另有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印度和馬來群島的香料、礦物和染料,中亞的紅寶石,東非的象牙、金砂和黑奴,北歐和俄羅斯的蜂蜜、黃蠟、毛皮和木料等等,然後再轉銷天下各地,隻需雁過拔毛便發了大財。
“一百五十萬!”書記官咬了咬牙說道,這已經是全部巴格達省一年的稅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