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晚報上的驚喜[第3頁/共3頁]
蘇文當時愣了一下。
老年人知音?
“方教員啊,你如許捧我,是要把我壓榨潔淨的節拍嗎?”蘇文有些苦笑,但是內心又非常歡樂。
有這麼一句話,蘇文心機總算獲得安撫了,與老闆告彆,也奔第二家報亭去了。
“實在也不至於說冇豐年青人看的,這些故鄉夥大多是知識分子,他們最愛經驗長輩了。買報紙歸去看了以後,感覺有代價的東西,必定逼著他們的後輩去看去讀。”老闆很懂地彌補了一句。
這一下蘇文就更嘚瑟了,飄飄然起來,等這些大叔奔向彆的一個報亭以後,想起一個題目來,他就問老闆:“老闆,《粵州晚報》如何都是些老年人來買呀,冇豐年青人嗎?”
那他算甚麼?
拎著報紙,蘇文總算認識到方承世所說的賣斷貨是甚麼意義了。
作為《粵州晚報》文藝刊的主編,方承世在浩繁讀者眼中,還是很有公信力的。
“蘇文,這其中門生,他寫出了《正氣歌》、《斷章》,另有《不見》、《木蘭花令》,有古詩,有新詩,另有古詞,全都寫得動聽,合法我覺得他要成為一個大墨客的時候,他俄然筆鋒一轉,先成為了一個大劇作家。”
老闆一臉苦笑,連連解釋:“諸位,不是我不想進,是晚報冇貨了!這兩天也不曉得如何回事,《粵州晚報》就是賣得好!我之前隻進三十份罷了,偶然候還要退幾份歸去給他們,誰曉得從明天開端,三十份一個小時就賣完了。我明天特地多進了十份,此次賣完的時候更短。以是……很抱愧,我明天必然多進一點。”
“一點眼力都冇有,連我們粵州的晚報都冇有,你還做甚麼買賣,早點關門大吉吧!”
“你如何能未幾進一點《粵州晚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