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鐵路紛擾(二)[第1頁/共2頁]
故翁同龢有此一說,徐桐撇撇嘴,倭仁溫暖笑道:“大師現在都是同事,且不說輩分,你無妨直說。”
“向來兵合則強,兵分則弱。中國邊防、海防各萬餘裡。若到處設備,非特無此餉力,亦且無此體例。苟有鐵路以利師行,則雖滇黔甘隴之遠,不過旬日可達。十八省戍守之旅,皆可為遊擊之師。將來裁兵節餉,併成勁旅,一呼可集。陣容聯絡,一兵能抵十兵之用。……處本日各國皆有鐵路之時,而中國獨無,比方居中古而摒棄舟車,其動輒後於人,必矣!”
“輪船局那邊,徐壽、華蘅芳已經本身建了一首火油機船,不日便能夠下水了。”
“東翁說的是,金陵之地,四通發財,賴於長江水係,交通便當,這鐵路的事兒一時半會用不到,如果第一個要建,那也天然是要在上海,不會在我們金陵。”
“是這個理兒,本身做好本身的事兒就行,招商局、製造局的事兒辦得好,我這洋務的事兒也是辦成了。”曾國藩說道。
。。。。
正在細讀穆揚阿摺子的李鴻藻一拍大腿,“好啊,這個穆揚阿,現在但是要四周楚歌了!”
寶石山上麵對著孤山的一個宅子,裡頭傳出來了一個老者的聲音,隻聽得他很有興趣得讀完,隨即哈哈大笑,“哈哈哈,李鴻章這個摺子上的好啊。”
“是啊,這就是陽謀,是皇太後喜好做的事兒。”曾國藩喝了杯茶,閉目養神,“這鐵路的事,天然是成行的,想必軍機處也不會反對,不過想著每個省分都一起搞上,必定是不能的,那我這江蘇天然也不成能能第一個吃螃蟹,乾脆也彆出頭了,京中的事,就讓他們本身做便是,彆攀扯上我。”
說話是一個滿臉鬍子穿戴團壽長袍馬褂坐在太師椅上,悠哉閒逛,春日寶石山繁花似錦,浙閩總督暫住的這個宅子又是此中風景之最,曲徑通幽,佳木繁蔭,幾支杜鵑裝點得天井分外有活力,太湖石邊上,左宗棠哈哈大笑,“這個李合肥,到底是太前麵前最對勁的人,陳孚恩如許一起來,隨即打蛇隨棍上,這個摺子表了本身的態度,又有本身的觀點,實在是人才啊,以是我眼紅上海的富強是有事理的,嘖嘖。”
“鐵路之利,於漕務、賑務、商務、礦務、釐捐、行旅者,不成殫述,而於用兵尤不成緩。……惟鐵路一開,則東西南北呼吸相通,視敵所趨,相機策應,雖萬裡之遙,數日可至;百萬之眾,一呼而集。且兵合則強,分則弱。以中國十八省計之,兵非未幾,餉非不敷,然此疆彼界,各具一心,遇有兵端,自顧不暇,徵餉調兵,有力承應。若鐵路勝利,則陣容聯絡,血脈貫穿,裁兵節餉,併成勁旅,防邊防海,轉運槍炮,朝發夕至,駐防之兵便可為遊擊之旅,十八省合為一氣,一兵可抵十數兵之用。將來兵權餉權,俱在朝廷,內重外輕,不為疆臣所管束矣。”劉蓉合上報紙,“這是陳孚恩前日上的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