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5章 範文程寧完我馬國柱[第2頁/共3頁]
固然文館至天聰十年三月才改成內三院正式設立大學士,但在此之前,範文程實際上已被皇太極當作近似此職之親信內臣來利用,常常被召入宮,與汗密議軍國要事。史稱“文程所領,皆樞密事,每入對,必漏下數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複奉召入,率覺得常”。是以,當初編漢軍旗時,“廷議首推文程”任固山額真,而汗卻不肯讓其分開文館,曾下諭:“範章京才堪勝此,但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彆議之。”天聰九年仲春初七日,皇太極因漢官及諸活潑以當即發兵伐明陳奏,以為此議不當,係“不達時勢之見”,“乃小人之膚見”,下諭給刑部承政高鴻中及文館寧完我、範文程等人,對這類定見予以攻訐,指出此時“民氣未及安輯”、“城郭未及補葺”,不能自覺動兵。將來機會到了以後,雄師伐明,當時明帝如棄京而走,或遣使乞降,是追擊逃帝,還是圍攻都城,是允和還是拒和,對其群眾如何安設,對八旗貝勒等人之貪得之心,如何製止,等等嚴峻題目,令範文程等“酌議疏奏”。
範文程此時已是久經熬煉智謀高超蒙帝寵任之大學士,為了竄改這類狀況,他於四月初五日偕大學士剛林、學士額色黑奏稱:“國中諸王貝勒大臣,半皆開罪’,不準入署,不準晉謁皇上,他們回家日久,又將去錦州更替鄭親王,對明作戰。“各部事件,及攻戰東西。統統機宜俱誤”,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辦事。皇太極允準,諸王貝勒大臣“遂各赴署辦事’。範文程為調和天子與諸王之間的嚴峻乾係,立下一功。
此疏的筆墨相稱粗糙,毫無文采,有的句子令人難明其意,把它與乾隆初撰修的《清太宗實錄》所記的這一奏疏比擬,便可不言而喻了。比如,原疏一開端稱:“汗昨命臣等思惟目前事件,臣等雖愚魯,敢不具鄙見以聞。”“思惟”兩字,恐非當時高人雅士慣用之詞,既愚又魯,還加“鄙見”兩字,也太累墜囉嗦。乾隆修之實錄將其潤色為:“皇上昨命臣等籌度目前事件,臣等雖愚,敢不竭所知以聞。”(未完待續。。)
特彆首要的是,範文程製定了清朝的稅收政策。在比年戰役中,農夫軍將明末的官府餉冊十足燒燬,隻剩下萬積年間的舊冊。範文程入京以後,即調集各部胥吏,收羅冊籍。有人建議於處所搜尋明季新冊,範文程回絕其議,說:“即此為額,尤恐病民,豈可更求。”遂以萬曆舊冊為根據,照此征收田賦。多爾袞服從範文程之言,於順治元年七月十七日諭告天下官吏軍民,宣佈拔除三餉:“前朝弊政,厲民為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乃至民窮盜起,而複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複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茲哀爾百姓困窮,夙害未除。為爾下民請命,自順治元年為始,凡正額以外,統統加派,如遼餉、剿餉、練餉,及召買米豆,儘行蠲免。各該撫按,即行所屬各道府州縣軍衛衙門,大張榜示,曉諭告訴,如有官吏昏黃混征暗派者,察實糾參,必殺無赦。”十月初旬日,順治帝頒行的即位詔,又再次宣佈:“地畝賦稅,俱照前朝管帳錄(即萬積年間的管帳錄)原額,自順治元年蒲月月朔日起,按畝征解,凡加派遼餉、剿餉、練餉、召買等項,悉行蠲免。”有清一代,田賦根基上冇有加派,實奠定於此,這一安撫百姓的軌製的建立和對峙,與範文程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