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印度洋(三)[第1頁/共5頁]
幾艘船上裝載的商品五花八門,小到椰棗、葡萄乾等食品,大到馬匹、駱駝等牲口,可謂是應有儘有。當然了,貨色當中必不成少的是奧斯曼人轉售而來的斯拉夫仆從,也恰是這些仆從的負約才使得東非運輸公司船隊的路程一拖再拖,乃至於最後差點走不了了,不過最後總算是趕上了末班車,運氣還不錯。
從奧斯曼帝國入口仆從的買賣,多年來一向是東岸人均衡雙邊貿易的首要手腕(當然不成能做到完整均衡,奧斯曼仍然在年複一年地向東岸輸出貴金屬),不管是本土還是新中原島,每年多多極少都會入口一些,以彌補各地勞動力的匱乏。這批從奧斯曼入口的八百名特蘭西瓦尼亞仆從多為青丁壯男人,乃國營棉花蒔植園訂購,籌算先運到棉河兩岸修建水利灌溉設施,然後再分派到各種植園內補綴地球。
艾希托上尉現在駐泊的層拔港內就有著很多來自印度、波斯、阿拉伯的商船,他們帶來中東的牲口、乾果、毛織物(掛毯或地毯),印度的寶石、香水、染料、硝石和香料,波斯的瓷器、瓷磚和生絲,來互換東岸人的部分產業品以及東非大陸的商品。
船隊半途在吉布提港短時候逗留了一下,給留住那邊的兩百餘東岸兵士和工程技術職員送了一些牛羊和小麥,以支撐他們持續在本地捕獲黑人開采鉀鹽,這是東岸海內急需的計謀物質,不成忽視――目前本土對吉布提殖民地的要求是每年供應“起碼一船”鉀鹽,這個要求說實話並不高,該地足矣輕鬆完成,前提是物質補給相對充沛。
東岸人設在島上的據點位於西海岸,後代的桑給巴爾城四周,名曰“層拔港”,而桑給巴爾島也被順理成章地定名為層拔島,傳聞稱呼源自東岸人祖上的稱呼,意大利裔出身的艾希托上尉對此也不肯定是真是假。
在東岸人趕走阿曼權勢,並在桑給巴爾城的舊址修建炮台、海關大樓、監獄(實在是個仆從集合營)、虎帳和道觀的時候,他們就完整斷絕了與東岸之間的絕大部分貿易,曾經昌隆一時的波斯女奴貿易也完整成為了汗青,全部西北印度洋的局勢墮入到了非常嚴峻的狀況當中――阿曼人駕駛著重新華造船廠訂購的武裝商船(運輸船改革而成),一起從摩加迪沙等地南下,統戰本地土著王公的同時,一定也冇有向東岸人請願的意味在內。
艾希托上尉保護的船隊因為附屬於東非運輸公司,是以無需在港內交納關稅,隻需到港務局一次性交納微不敷道的入港辦理費便可自在駐泊。不過他們可冇籌算在此逗留多久,船上的牲口和仆從可都是要用飯的,多待一天就會多產生一天的用度,還是儘快分開得好。
在吉布提停靠後的船隊冇有再在半途逗留,而是指著沿著東非海岸南下,一起上順風順水,速率極快,3月20日就超出了蒙巴薩島,然後在桑給巴爾島西海岸下錨駐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