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拉傑普特的謀劃(九)[第1頁/共4頁]
“第烏販子”號蒸汽輪船飛行在波瀾澎湃的海麵上,時不時迎頭一個大浪打來,濺得滿船滿船麵都是海水。海員長吹著銅哨,連踢帶打地將幾個磨磨蹭蹭的海員推到抽水機邊,讓他們從速抽水。船艙裡此時堆放著大量來自本土的機器零部件、兵器軍資、罐頭食品、烈酒藥物,如果被海水浸泡了,第烏管委會拒收,那他們可就慘了。公司當然要賠一大筆錢,他們小我的獎金福利也要少掉很多,畢竟,這批貨可冇上保險……
“第烏販子”號是一艘兩千噸級的全蒸汽動力船,鐵木異化佈局,冇有帆船,恰是現在國營航運企業的新貴:蒸汽輪船。該船附屬於東非運輸公司,由新華造船廠製作,退役不過一年時候,新得不能再新了。
第烏管委會固然目前尚未向本土交納“貢金”――比擬較而言,遠東的登萊每年交納一百五十萬圓稅款,寧紹每年交納三百萬圓稅款,新中原島差未幾也是一樣的數量――但以現在這麼繁華的勢頭,將來保不齊也要上繳大量的稅金,不提早做好籌辦,擴大財路和稅基如何行?要曉得,第烏管委會背靠龐大的印度市場,一億印度人的產能是非常驚人的,消耗才氣也非常強,水兵又做得這麼到位,幫忙他們攔住了大量的合作敵手,陸軍也在想體例節製陸上貿易線路,他們如果再做不好,當本土不會換人麼?
分開塞拉萊港後,“第烏販子”號還彆拜彆了巴林島及波斯的阿巴斯港,做了兩筆買賣,然後才倉猝分開,趕在停止時候之前開往了第烏港。
第烏管委會對這類環境也樂見其成。他們乃至與東非運輸公司結成了計謀聯盟,幫忙這家公司在本地更好地展開停業,包含但不限於打擊本國合作敵手、嚴查私運,與銀行(青島貿易清理銀行)合作供應更便利的辦事等等。為此,他們在獲得钜額關稅支出的同時,每年也會收到來自東非運輸公司的大筆援助,可謂是互利共贏。
實在想想也是,這都戰役兩代人了,膠煙線鐵路都通車多少年了,登萊全區去軍管化是必定的事情。今後這些主子師怕是一個都剩不下,軍戶裡能打的、從命規律的抽調出來編入新軍,兵油子、刺頭及老弱全數裁汰,半強迫地遷往東南亞、印度的殖民地,讓他們在本地生根抽芽,繁衍生息,安定東岸人的統治根本。
實在早在五到十年前的時候,東岸水兵對阿拉伯販子到西北印度停止貿易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時很多阿拉伯商船滿載戰馬等商品到達拉傑普特人的地盤停止貿易,贏利頗豐。可在印度局勢呈現竄改,馬拉地人愈戰愈勇,奧朗則布束手無策以後,東岸人的心機一下子就活絡了起來,他們開端收緊對西北印度本地貿易的節製,同時培養本身的陸上代理人,第烏、淺島兩塊殖民地也停止了一次展界,野心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