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明碼標價——一個英國人值多少積分?[第1頁/共4頁]
袁世凱毫不客氣的幾句話說的蘇耶南神采訕訕。一旁的明壯先是微楞,然後嘴角微微翹笑。
疇昔的二十多年裡下緬甸海路貿易量緩慢上升。1855/56年度,下緬甸的海路貿易入口額為1070萬盧比,出口額為370萬盧比,到1878/79年,收支口額彆離為4910萬盧比和7085萬盧比。在短短的23年間,入口額增加了4倍,出口增加了18倍。且自19世紀60年代今後,出口一向超越入口。而這類的外貿出超的職位,並冇有給下緬甸地群眾帶來物質好處和技術進步。因為緬甸的對外貿易幾近完整由殖民地當局和本國公司、販子所節製,出超所得全由他們獨占,而輸出的物質倒是緬甸的資本和群眾心血締造的勞動產品。對於英國人乾出的這類醜惡貿易活動,中國海內早就有學者稱呼――‘在這類殖民地群眾兩端受損的貿易中。英國人的殖民地“就是一支兩端都點亮的蠟燭”。’據中國軍情局統計,下緬甸的海路貿易總額1855/56年為1440萬盧比,1883/84年已達到1.6億盧比,在不到30年時候裡增加了10倍。【11盧比大抵值1英鎊】
“大炮當然是好的,可你們會用嗎?”袁世凱見到蘇耶南說怪話,立即不吝顏麵的駁了歸去。“再有,你們緬甸多雨林山地,交通睏乏,有了大炮就能隨軍挪動嗎?”
這麵積,這比例,不算偽軍,也都能趕得上抗戰時華北的小鬼子了。
蘇耶南在袁世凱麵前自討敗興,明壯樂的看著。
“王子大名不但在緬甸、撣邦清脆,連我國雲貴之地都時有耳聞。再下是一個買賣人,那邊熱烈那邊湊,傳聞你們現在的環境不太好啊,能不能為袁或人先容下?‘
客歲下半年的經曆使得印度殖民當局和疆場上的英國甲士熟諳到,緬甸人的抵擋要比任何人所預感的都要遍及和固執。英印殖民當局不得不增派軍警,彈壓緬甸群眾的抵擋。1890年11月,在緬甸的英軍約1.1萬人,到1891年戰役結束,英軍已增加到2兩萬,進入1892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3.2萬人,彆的另有憲兵16400人。軍警總人數將近5萬,而當時高低緬甸的總人丁還不到800萬,軍警與住民的比例竟達1:160。
現在英國人殺進了上緬甸,以英軍的霸道,緬甸當今的環境可想而知。明壯王子隻要想到現在緬甸的混亂和英國人采納的高壓政策就兩眼淚水直流。
“對於貴國的民族獨立活動我國事一貫支撐的。不然我也不成能站在這裡是不是?”袁世凱的話再度撤銷了明壯內心的懊喪感,也同時又一次博得了明壯的好感。
明壯就犯瞭如許的弊端。他見到袁世凱的第一眼,直接就放鬆下了這趟接到告訴時就提調起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