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歐羅巴之路[第1頁/共4頁]
“因為天然地理前提的優勝,土耳其的確是個用兵的好處所。小亞細亞半島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400至600千米,地幅適度,便於計謀節製;氣候適合,物產豐富,無益於計謀支撐;海陸交通前提兼備,便於計謀矯捷。從土耳其解纜,向東可進犯西亞,節製天下島中間腸區和中東與裡海的油田;向南可占據北非與蘇伊士運河區,節製天下海運計謀航路;向西可直逼歐洲心臟,進占天下經濟與科技最為發財的地區;向北可威脅烏克蘭和俄羅斯,直搗歐洲糧倉。在此擺設一支計謀力量,真有虎踞一處,威震八方的結果。如此得天獨厚之地,又怎能不引來紛爭?”
“我果斷反對!”一個宏亮的聲音傳了出來,大師循名譽去,說話的恰是陸戎服備部部長吳佩孚,他搖著頭說道:“副總參謀長說的很有事理,但是彆忘了英國和法國人已經打通了通往土耳其的通道,他們隨時都能夠聲援土耳其;在歐洲,另有幾百萬的英法意軍隊隨時都能夠策動大型守勢,在伊拉克南部另有一個泛博的沙特阿拉伯,他也是現當代界最大的產油國,我們在中東地區安身未穩,就冒然北進,必定會有掣肘之患的。”
“彆的,土耳其還是陸地軍事地理上的要地,其首要性起首在於對黑海的節製作用。為此,早在一戰之前,有關國度在瑞士的蒙特勒簽訂了關於黑海海峽利用和談,規定各國商船能夠自在通過海峽;黑海沿岸國的兵艦如果反麵土耳其產生戰役,平時和戰時都能夠自在通行,但必須預先告訴土耳其,並遵循大噸位兵艦通過及數量的規定,另對潛艇也作出有呼應的通過法度;而非黑海沿岸國的兵艦通過海峽前去黑海,其排水量、艦種、在黑海的滯留時候等都有必然的限定。其次,土耳其俯視地中海國際航路,地理前提又便於水兵在東地中海作戰,對於天下計謀航運的通暢也具有首要的影響。第三,土耳其是從海對陸用兵的寶地,對於天下性海權更是如此。如果能在土耳其占穩腳根並投入計謀性軍事力量,足以產生震憾天下的影響。”
“土耳其地處地中海的東北端,海岸線總長近4000千米,北部海岸較平直,距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半島約300千米;西部距希臘海岸比來處約100千米,岸線較龐大,或峭壁、或低地、或城鎮,多港灣,土耳其的幾個大港口伊斯坦布爾、蓋利博盧、伊斯密特、恰納卡萊和軍港伊茲密爾就漫衍在這一帶;南部海岸較盤曲,多港灣錨地,距蘇伊士運河口和非洲海岸約350海裡,距地中海上的歐亞計謀航路約250海裡。在地區乃至天下計謀地理中占有較優勝的職位,具有較首要的計謀代價。但是,優勝的天然地理前提對於一個走向強大的國度是不成多得的計謀本錢,對於趨於式微的國度倒是導致它國覬覦的肥肉和被豆割的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