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佛門九識[第2頁/共3頁]
出了院門以後,林易將《金剛經》放入懷裡,心中讚道:“這纔是真正修佛的人,對比之下,宿世地球上那些和尚,的確是不堪入目。真正有修行的大德高僧如鳳毛麟角,可惜未能一見。”
林易說道:“我心慕佛法,聽聞佛門在禪武之道外,另有四萬八千法門,可度眾生離開苦海。不知大師可願為小子講解一二。”
林易笑了笑,說道:“大師著相了,世人皆愚,在六慾塵凡中打滾,能度人離開苦海,便是大功德,何來上乘、下乘之分。下乘法門如能普度眾生,便是通天大道。”
“本心美滿,神通自生。佛門當中,有九識之說,與武道三階九品對應。”圓明說道。
“多謝大師。”林易說道。
林易站在一旁,悄悄的聆聽著。
“大師請講,小子洗耳恭聽。”林易說道。
隨後,他盤坐在了天國之門前,口吐真言,開端朗讀《地藏度魂經》。
“鄙人林易,見過圓明大師。”林易拱手為禮,說道:“家母想為先考辦一場法事,特地差我過來向大師就教一下。”
這時,青鬆觀的羽士們,正在吐納練氣。
“唉,癡兒。”圓明感喟一聲,說道:“佛法修行,是一個發覺本心賦性的過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強行分彆,看似有章可循,循序漸進。實在已經落了下乘。”
天國當中多出的,那微不敷道的一點東西,是但願。
圓明搖了點頭,這類題目,佛門諸宗內部早已經爭辯過了不曉得多少次,各有各的事理,誰都難以服眾。
圓明微微點頭,無法的說道:“跟著佛法修行的精進,會逐步開啟九識。有眼識、耳識、鼻識、口識、身識、認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阿摩羅識,各有分歧的妙用。此乃佛法修行至末節,但是世人常常把本末倒置。悲哉、悲哉。”
已經要到六月下旬了,天空中群星閃動,玉輪彎彎。
放出金蠶蠱賣力鑒戒後,林易將全數的精力集合在了眉心祖竅當中,化作了一個虛幻的人影,投入到了“天國之門”中,持續“地藏金身”的修煉。
兩人來到院子裡的一處石桌旁坐下後。
佛法確切能夠禁止殺氣、怨氣、煞氣等力量,但是就像水和火一樣,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兩邊的力量對比。
當金色的經文連成一個光環,飛入到天國之門後不久,數點靈光鮮現,隨後消逝不見。
圓明“嗬嗬”一笑,說道:“我佛慈悲,普度眾生。林施主既然有此善心,就請聽老衲嘮叨幾句。”
淒厲的哀嚎聲一如既往的在耳畔響起,但是這一次,林易卻感受有了些微的分歧。
回到了本身所居的處所,將事情說了一遍,看著林母睡下以後,林易來到了院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