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第3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第1頁/共11頁]
擺在桌上的菜肴很簡樸,隻要四樣:韭菜盒子、芋頭包、炸肉卷,然後是加了豬肉餡的魚丸,這是福建處所的一道名菜――跟北方那些靠加麪粉來成型的丸子分歧,福建這邊喜好用沙魚等肉比較黏的魚來做丸子,號稱是彈性好得扔在地上能夠一蹦三尺高,再加了豬肉餡以後,就既有魚丸的清脆口感,又有豬肉丸地濃烈醇香……上述這些菜肴,都是福建販子當中很常見的,唯有佐餐的飲料比較特彆,不是傳統的黃酒或白酒,而是一瓶格瓦斯:一種口味偏酸甜的低濃度俄國酒精飲料,出自於海南島那群穿越者之手。
比來吃夠了日本寒酸飯菜的黃石,正一邊高興地趁熱吃著夫人親手做的丸子,一邊賞識著夫人的歌喉。
在這一餐飯吃完,趙夫人把殘羹剩菜撤下去的時候,黃石的親衛送來了福建巡撫鄒維璉的一封信,黃石皺著眉頭點起蠟燭,把信封拆開來一看,卻發明內裡冇有註釋,隻要兩張字條。此中一張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另一張則是“內庫燒為斑斕灰、天街踏儘公卿骨。”但字條上都蓋了鄒維璉的巡撫大印。
黃石苦思很久,還是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處理體例,隻得歎了口氣,從隨身的一個文具袋裡取出墨水瓶、紙張和鵝羊毫,在燭光和暮光之下,開端寫起了給孔有德的複書……但才落了寥寥幾筆,就又擱筆不寫了――這封信寄疇昔也不知要猴年馬月才氣收到,歸副本身再過一兩天就要乘船北上,乾脆在顛末登州的時候,想體例跟孔有德他們幾個老瞭解奧妙會晤一次,劈麵探一探他們的設法和底線再說吧!
總之,不管戰役是贏是輸,文官都隻要賞而冇有罰,武官卻連軍餉都常常領不到,隻能依托打家劫舍來過日子,從而攬上一身臭名。文官便能夠打著公理的燈號彈劾攻訐,把立了功的武官重新打下去。
疇昔的黃石曾經很年青,很看不起前人,感覺憑著超出期間的見地,本身必然能玩弄他們於鼓掌之上,更立下了驚天動地的弘願:要謀朝篡國,要標榜史冊,要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成果在遼東疆場上,麵對著後金八旗和東林文官這一對錶裡交逼的仇敵,黃石終究發明本身是那樣的有力。就彷彿是孫猴子麵對如來佛的五指神山一樣,黃石感到本身如何跳也跳不出對方的計算,如何掙紮也不能竄改頹勢分毫。
在萬曆四十年的時候,馬尼拉的西班牙人曾寫道:“……海上的絲綢之路日漸繁華,從泉州、漳州開往馬尼拉的中國商船絡繹不斷,構成了一條海上的通道。乍一眼看去,一小我幾近能夠從海船上一條接著一條地跳疇昔,從馬尼拉一向走到泉州。”固然自從大明進入天啟年間以來,台灣海峽上的海盜日盛,但海貿也仍在持續繁華生長,隻要把握了泉州這座“光亮之城”,就能獲得一個源源不竭收成金銀的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