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第3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第3頁/共11頁]
――明朝讀書人的“破靴陣”,可不是那種很文明的遊行抗議,而是更加近似後代的廣場活動和色彩♂反動,以顛覆政權(固然隻是處所衙門)為目標,仗著士人的特權,甚麼揪打官差、火燒衙門都乾得出來!
說出這番殺伐判定的話語之際,黃石的心中充滿了一股歹意的暢快,彷彿昔日的憋屈都為之掃蕩一空。
在孔有德比來幾封寫給黃石的函件裡,就充滿了對山東本地人各種架空的憤激,以及抱怨東江鎮軍民在遼東餓著肚子血戰韃虜,到了山東還要被本地人架空和仇視,真不知到底是為了誰在兵戈……在手劄當中,乃至還模糊有如果在山東實在待不下去,就到南邊來投奔黃石的意義……
總之,自從“海防遊擊”鄭芝龍客歲在“髡賊”的攻擊當中兵敗身亡以後,乘勢囊括全閩的黃石黃大帥,就把他的行轅從閩北的霞浦遷徙到了泉州,以便於把握這個貿易重地,籌集充足的軍餉――固然實際征稅的事情已經不需求他操心,但想要讓那些海商們乖乖掏錢,卻少不得一萬福寧軍的武力威懾。
總之,不管戰役是贏是輸,文官都隻要賞而冇有罰,武官卻連軍餉都常常領不到,隻能依托打家劫舍來過日子,從而攬上一身臭名。文官便能夠打著公理的燈號彈劾攻訐,把立了功的武官重新打下去。
看著這些奇特的玄色小方塊,趙夫人獵奇地拿起一小塊,咬了一口,頓時眉開眼笑――焦糖與花生的香味,跟巧克力的細滑口感完美地連絡在一起,那滋味當即就把這位不過二十五歲的少婦給征服了。
打個比方,把臨高穿越者權勢比作蘇聯的話,如果說文德嗣是永久名譽巨大精確的列寧同道,那麼黃石就是蘇俄仲春反動以後才帶著大票人馬轉投布爾什維克的“赤軍之父”托洛茨基――臨高穿越眾的第一批土著軍隊,也是黃石調派親信軍官過來幫手練習,很多兵員乾脆就是從福寧軍裡派疇昔的……言歸正傳,因為在臨高感化了將近兩年的“髡風”,成果比及崇禎三年春季,也就是一年多之前,黃石終究穩住了福建的局麵,把老婆孩子從海南島接返來的時候,驚詫發明老婆已經很天然地穿了一件粉紅色女式休閒裝,而兩歲的女兒黃琴也穿上了西式童裝和敬愛的紅色小皮鞋……當然,黃石對此還是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