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拉一家打一家[第1頁/共4頁]
皇太極曉得這是留給他最後的機遇了,因而他傾儘國力,日夜不斷的令工匠打造各種火炮火-槍,試圖在將來於孝天對遼東後金用兵之際,能夠用這些新式的火器與之對抗。
彆的建奴方麵認識到蒙古諸部將會不聽他們的使喚,將其當賊防備著,天然也不會給他們供應鐵器,這麼一來蒙古諸部可就慘大發了。
固然建奴本身也不產鹽和茶葉,但是他們卻一向能夠通過關內的奸商獲得到這些商品,並且他們本身產鐵,蒙古諸部獲得這些物質的時候,就少不了被建奴剝削一道,建奴充當二道估客,從蒙古諸部手中獲得戰馬,大大的賺上一筆。
這麼一來導致了明軍當中所用的很多鳥銃質量很差,常常呈現炸膛的變亂,也導致了鳥銃始終冇有正式成為明軍的主戰設備,並且留下了惡名,很少有人情願利用鳥銃作為兵器。
一年下來,茶鹽儘斷,鐵器也得不到彌補,冇有鐵就冇有法打造兵器,乃至於僅僅一年下來,蒙古諸部就回到了原始人狀況,兵器得不到彌補,就連弓箭的箭簇,都冇有鐵料打造,隻能重新利用一些植物的骨頭來充當箭簇,至於刀槍等兵器就更不消說了,底子得不到任何彌補。
因而於孝天便網開一麵,同意一些蒙古部落用他們的牛羊、戰馬到宣大指定的關隘,和大明停止互市,用茶鹽調換他們的戰馬和牛羊以及皮張等物,蒙前人一嚐到長處,便發明大明是講信譽的。
這麼一來也導致了建奴長年所產糧食不敷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也是建奴這麼多年來始終對峙冒險入關大掠的啟事,他們一是能夠通過擄掠獲得糧食或者資財,然後把這些資財轉而用於從關內奸商手中購取糧食布匹等餬口必須品,乃至於他們對於輸入商品的種類也做了呼應很嚴格的規定,屬於享用的豪侈品一概不要,隻購取他們平常必須的餬口物質。
並且於孝天還下旨開釋了一批之前在關內疆場上俘獲並且收降的蒙前人,把他們送出關外,回到他們的部落當中,為大明充當特工,監督各部的活動,省的這幫蒙前人又用通過互市所得的茶鹽,跑去和建奴買賣。
這些被俘的蒙古兵將,在關內見地了於家軍的短長,算是被完整的打服了,被開釋以後,不敢再有貳心,變成了大明忠厚的仆人,開端為大明在各部充當眼線和特工,不竭的漫衍於家軍的短長,恐嚇那些部落的族人,使之不敢產生持續和大明對抗的動機。I1292
皇太極一邊存眷著關內大明的局勢,查知於孝天臨時冇有對遼東他們後金用兵的打算,隻是儲存了關寧軍臨時留駐關錦一帶監督他們,正在集合儘力在大明洗濯宦海,改換官員,掌控大明各地的局勢,同時在集合力量鎮撫關內裡原流民軍,短時候以內冇有對關外用兵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