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麵試[第2頁/共3頁]
歲考顧名思義是每年的考覈,分六等。一等是劣等廩生,能夠直接插手鄉試。六等是分歧格,要被肅除生員帽子。在太祖時候,分歧品級的獎懲也是不一樣的——不好好讀書就要挨板子。如果能穿越,大明的讀書人必定都投奔共和國的各大院校了。
徐元佐腦中轉了轉,悠然道:“大宗師大要上問的前人,實則問的是古人啊。”
徐元佐一大早就被張元忭護送到了紹興府學宮。
如果比及了鬆江正兒八經開考,不但得閱卷,還得為徐元佐的名次操心力。萬一冇措置恰當——比如徐元佐寫出了一篇中庸的卷子。名次給低了會掃徐階的顏麵,給高了又損本身的名聲。老是一樁費事。
“前七子?豈有後七子耶?”林大春還是抓到了這個詞。
而林大春的題目,卻不是光看書能處理的,還必必要遊學。
林大春道:“我並不為之喜慶。你年紀尚幼。而時文筆法之純熟,可見冇有少下工夫。有為學之資,儘付諸功名,得耶?失耶?”
徐元佐想了想。還是把“詩詞”吞了歸去。他已經曉得林大春要考他古文,再說詩詞不但竄改不了甚麼,反倒惹來一通教誨。更何況,他的詩詞強在背誦,真要三五七步寫一首驚世絕豔的試帖詩出來,倒是冇阿誰工夫。
林大春道:“荊川(唐順之)、震川(歸有光)諸君與十四子相悖,你為何說照應在側。”
徐元佐曉得內幕,安然麵對。
想到徐階徐璠都不能親來,本身就是徐元佐的後盾,張元忭清了清喉嚨,起家施禮道,正要說話,卻被林大春止住了。
本年紹興府的生員已經取完了,林大春還要準彆監考紹興府學、山陰會稽兩縣縣學的歲試。間歇還要去各地的社學抽查講授質量,要考覈教誨體係官僚的事情事蹟——朝廷比來老是在提考成的題目,張江陵還想規複到太祖時候的舊製。
“子蓋稍安勿躁,且聽他說。”林大春又對擺佈學官道:“如果他能答得好,我豈鄙吝一個案首?如果答不好,且歸去再讀三年書罷。”
科試是正兒八經的資格測驗,在二三四五等生員當中提拔有機遇考中的,送到南北國子監讀書。南北國子監另有一套進級打怪——咳咳,升學測驗軌製,分流一批監生為官,其他有誌於前程的考生轉頭考鄉試。
“乃是李滄溟(攀龍)、王鳳洲(世貞)等嘉靖七子,辨彆於李空同(夢陽)等正德諸君子,故稱前後。”徐元佐解釋道:“此複古者諸君,所求‘文則秦漢,詩必盛唐’,主張一也,故可同論。”
縣試普通在仲春,府試在四月,這都是常設性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