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026章 戴罪立功

第1026章 戴罪立功[第1頁/共5頁]

當然,是否參與抗清,不能算是高務實判定一個武將是否可用的關頭,因為苛求這個年代的武將們個個都講究家國大義,那實在有些老練,與其要求那些武將,不如要求文官們——武將們不睬解大義能夠說是讀書少,你文官莫非也讀書少?

彆的,曹簠革任下獄以後,其弟曹簡苦心保持曹簠留下的仆人步隊,窮得叮噹響,可李成梁也底子冇有涓滴要伸手援助的意義,“拉兄弟一把”是完整不存在的。

伶仃擰出來講,這個敗績是挺嚴峻的,特彆是死了個千總和近五百匹戰馬,這不但在戰死將領層麵來講喪失不小,首要計謀物質(戰馬)的喪失更是讓朝廷感到氣憤。

在大抵不異的這個期間裡,高務實心目中承認的環球兩雄師事家,一是大明的戚繼光,二是荷蘭的莫裡斯,而這兩位軍事大師的軍事思惟都有一個不異或者非常近似的點,就是誇雄師隊本身,而不是如古典軍事思惟那般,過於誇大策畫的感化。

試想一下,曹簠所部是明軍在遼東的野戰核心,他既然遭到重創,黑石炭部如果另不足力,如何能夠不抓住機遇在遼陽四周大搶一波,而是僅僅抓走百姓三百來人,牲口米糧數百?

眼下高務實手裡頭冇有如許的人選,比如馬棟,他帶來的仆人有約莫千騎擺佈,戰役力不錯,但人數太少,何況馬棟的封賞還冇下來不說,就算下來,他一個“外埠人”俄然力壓一多量遼東本地的參將,直接做到副總兵,這本身也輕易引發對峙情感。

換句話說,他跟李成梁不但是遼北老鄉,並且暮年間應當是密切戰友的乾係。

實際上,不止是《孫子》,應當說從《武經七書》到《武經總要》都冇有完整處理這個大題目——疇昔的軍事思惟大多側重策畫,而冇無形成全麵和體係的“戰役力構成”,簡樸的說就是瘸腿。

彆的,李、曹二氏都另有其他族人連續降清,並且兩家在韃清期間都混得不錯。比如曹振彥屢立軍功,天聰初年即升為牛錄章京,官居四品。

安直指同時表示,曹簠得知李成梁不但底子冇有想體例救他,乃至還冷酷地等著曹野生不起家丁好自行斥逐的時候,先是驚詫半晌,繼而破口痛罵,乃至說出“我視其為兄長,其視我為草芥!”的話來,然後一下子撕破衣袖丟在腳下猛踩。

這件事不平常的處地點於,曹簠本是萬曆初年在遼東將領中僅次於李成梁的存在,如許一個首要人物為何會冇有記錄呢?

這是最大的遺憾。

想必,曹簠如果曉得李成梁在打他家仆人的主張,也必然不會有甚麼好神采——仆人本身就是他“戴罪建功”的根本,隻要仆人還在,曹簠或者說曹家就另有但願,如果仆人散了,那他曹簠就真的垮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