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06章 挖角應節(上)

第106章 挖角應節(上)[第1頁/共3頁]

比及劉應節安然返來,家人無不歡樂鼓勵。他訴說一起的遭受,親人又驚又喜,且哭且退。劉應節沉默很久道:“己身所受凶惡,何足道哉?隻是數萬勤王兵,不能發一矢卻敵,僅尾隨厥後,送胡虜出境,致百姓橫受災害,才應痛哭流涕。”

要不要以此事為由頭,趁便跟劉應節拉拉乾係?他固然是張居正同年,但汗青上因為在萬曆二年獲咎了馮保,就被張居正“發配”去做南京工部尚書,可見他和張居正的乾係實在也並不見很多麼密切,但此人一來確切很有本事,二來跟戚繼光乾係甚佳,兩人文武合作,修建空心敵台,對於加強薊遼防備起到了很好的結果。

高務實道:“順天巡撫劉應節,字子和,山東濰縣人。此公乃張閣老之同年,清正勇果,今我三伯中玄公掌銓,深知其人,曾稱此公乃是一名不成多得的能臣。”

當劉應節決然請行時,一名正處火線的旗牌官,趁著間隙完成本身的《備俺答策》。他巴望這本小冊子,能多少起點抗敵的感化。但直到戰役結束,這本小書才引發朝廷的正視。

高拱帶高務實來京,常日有暇,常為高務實批評當世人物,此中對劉應節的評價實在不低,特彆是特地給高務實說過劉應節暮年在庚戍之變時的絕佳表示,讓高務實印象頗深。

長途跋涉後,車馬疲渴,劉應節在道邊尋水井。可他找到的水井,都被屍身填埋,披收回陣陣臭氣。饑渴難耐之際,他隻能取路畔積水池的汙水飲下。這水進入喉管,當即為一股腥臭包抄。待天明以後,他見本身雙手儘赤,才知昨夜所飲乃是血水。

皇宮裡的嘉靖帝,一樣憂心忡忡。勤王兵逡巡不前,和南梁侯景兵變時的氣象如出一轍。梁武帝蕭衍被圍台城(南京),勤王兵馬也是四方雲集,卻遲遲不進,坐視他被活活餓死。嘉靖帝想到此事,數番羞惱,出離氣憤。

這類沉默,讓劉應節感到羞憤,他決意突破這死灰般的沉寂。他主動請纓,並憤然道:“主憂臣辱,臣身何如懼死?此臣子受命之秋也。”

高務實說瞭然來意以後,劉顯也是稍稍有些驚奇,看了曹淦一眼,沉吟半晌,才道:“百裡峽既投了高公子,這武力攻取的事倒是能夠作罷,不太高閣老和張侍郎那邊還未獲得動靜,我意高公子還是早些與他們二位獲得聯絡,把事情通稟一下,免得他們二位急火攻心之下已經向順天巡撫施壓,屆時事情就不那麼好辦了。”

戶部主事要出城犒軍的動靜傳出,很多官員都來送行。有人讚歎他的勇氣,有人嘲弄他的魯莽,劉應節皆付之一笑。國度危難,這隻是臣子該儘的本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