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119章 勃固會戰(下)

第1119章 勃固會戰(下)[第3頁/共5頁]

至於第三射擊區,那就是夾角的角尖位置,這裡是交叉火力完整覆蓋的地區,能夠形成最強大的進犯,而等敵軍到了這裡再策動,則敵軍不但要被一通突如其來的強大火力打懵乃至打崩,並且在他們崩潰以後也麵對一條絕望的歸程——跑歸去的路上還要被打一起。

高思廉一戰打得對方不敢強攻的計謀目標,就此算是達成了。

與歐洲初期的鈍角式棱堡分歧,新改建的勃固城從本來中式的四角修建被弄成了八角,而這些構成的夾角就是最好的火力交叉覆蓋射擊區。

鐵模技術就本身的硬體並不難搞,鑄鐵的或者鑄鋼的都能夠,不過就是個承載容器,起到的感化除了牢固炮模外,也就是散熱感化比較好。

這東西細說有點費事,簡樸的講就是已經近似於美海內戰期間的熱鼓風技術,高爐內的溫度充足高,如許鐵液中矽的含量較高,冷卻時石墨化就比較凸起了。

萬曆一式火槍的一大特性就是槍管內有膛線,固然這膛線既淺且直,與後代的螺旋膛線完整冇得比,但就目前來講,仍然有著遠超同期間滑膛槍的射擊精度。再加上高務實到底曉得黑火藥的最好配比和“顆粒火藥”原則,使得該槍的射程也幾近能夠達到當前技術前提下的最好狀況。

采辦火炮的題目墮入了僵局,莽應裡現在底子拿不出那麼大一筆錢來買葡萄牙人高貴的火炮,雷迪隊長非常遺憾地分開了,走之前還很打擊莽應裡的說了一句話:“攻陷大型棱堡這類事,即便是在歐洲也非常困難,除了拿大量的火炮硬砸以外,幾近就隻要耐久圍困這一條路,陛下好好考慮吧。”

遵循高務實幾次跟他們誇大的觀點來講,“列隊槍斃”這類戰術,很多時候比的就是規律,就是誰能扛過對射的第一波傷害而不崩潰,以是戰列線的第一二排偶然候全打光也是平常事。

而至於鐵模鑄炮,一開端高務實提出這個構思的時候還真覺得是“嚴峻創新”,誰曉得他才一提,大匠們就瞭解了。

實際上,這時候的緬軍傷亡還並不大,高思廉能看到的這一夾角方向,緬軍的喪失不會超越兩百人,假定另一夾角也是近似的戰果,這幾輪射擊下來緬軍的喪失也就四百人擺佈。

工匠書院那邊兩批人吵架已經吵了一段時候,兩邊誰也壓服不了對方,而半吊子程度的高務實也不敢瞎出主張,隻好把這事臨時擱置了起來——畢竟原汗青中的英國佬在一鴉期間另有大量水兵銅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