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編製與第一任司令[第2頁/共5頁]
“是的,並且實在還不止是炮,包含掌心雷(手雷)等兵器,都是易燃易爆之物,也需求有專業的輜重兵來運輸才更安然,以免導致不需求的喪失——非論是職員喪失還是兵器本身的喪失。”
朱翊鈞伸手攔了他一下,問道:“步、馬、炮我明白,但工和輜重是如何回事?不是說兵、農、匠要分開麼?”
“短期內這個說法,當然是比較謹慎的。”高務實道:“不過對於禁衛軍而言,這類謹慎臣覺得非常需求。是以,除了以上這一點以外,我們還需求有軌製上的限定,比方說任期製。”
問得好,當代的軍事體製當中,這類司事職員哪有這麼大抵例的?朱翊鈞此次問得還挺有程度。
“短期內?”朱翊鈞實在瞭解了高務實的闡發,也比較認同,但這個“短期內”卻讓他又有點想不通了。
不過他此次還真是高看了高務實這位少司馬,因為高務實的這個禁衛軍體例幾近是直接照本宣科抄了後代北洋新軍的體例——除了把“隊”改成他更熟諳的“連”以外,的確甚麼都冇動。
感激書友“單騎照碧心”的打賞和月票支撐,感謝!
高務實笑了笑,道:“實在這兩條都不難。先說第一條,邊軍或處所將領來禁衛軍以後的虔誠題目。”
“五個。”高務實道:“目前臣大抵體例了一下,預定每鎮官兵定額12512人,由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構成,每鎮設一統製,一副統製,一參謀長。”
他看了看,感覺彷彿冇甚麼大題目,因而便問了一個他最體貼的事項:“禁衛軍的第一任司令,你是不是已經有人選了?”
朱翊鈞看了老半天,終究發明一個題目,問道:“為何這一鎮的軍官及司事職員竟然高達七百四十八人?”
朱翊鈞微微點頭,表示明白了,不過他並冇有頓時表態,而是思考起來。
這個思路完美合適當年隆慶帝對他的教誨:我不懂不要緊,我信賴的人懂就行了,讓他去做就好,而我需求做的不過是儘力支撐他罷了。
但高務實卻點頭道:“將來冇那麼簡樸了,因為現在的火炮越來越多,並且按照京華兵工給臣做出的彙報來看,火炮已經很難隻保持一二三四這四個型號了,將來必將還要細分。目前來看,陸海細分是勢在必行的,當然海上那一部分臨時不必細說……”
朱翊鈞恍然道:“哦,你是說就像文官一樣三年一考、九年通考?”
“本來如此,還是你考慮得全麵,我大明的確缺銅,能免卻鑄炮的用銅確切很首要。”朱翊鈞點頭道:“以是你的意義是說,因為這些炮很難運輸,以是要有專門的人——也就是所謂輜重兵來乾這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