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請開藩禁疏》[第1頁/共5頁]
想來不過是持續縮減宗室俸祿罷了,最多把冒名、濫生的一批“不法宗室”剔除出去也就不錯了。
如親王嫡宗子例襲親王矣,嫡庶次子許封其四,共五位焉。郡王嫡宗子例襲郡王矣,嫡庶次子許封其二,共三位焉。鎮輔奉國將軍有嫡子許封其二,無嫡子止許以庶子一人請封。鎮輔奉國中尉,非論嫡庶,許封一子。以上各爵職,如有生子,數多不得儘封者,還是請名。
感激書友“陰天好表情”、“霜之寶瓶”、“黃金髮123”、“soviet2003”的月票支撐,感謝!
卻不想他竟然如此大手筆,竟然要直接突破宗室的鐵飯碗,讓占有宗室起碼八成乃至能夠九成以上的人全數自餬口路去!
因而這事就很費事了。
臣觀祖廟之製,親儘則祧在祖宗,且但是於卑屬,乃錄及祖免以下,不倒置乎?
“方今宗藩日盛,祿糧不給,不及今大破常格,早為區畫,則將來更有難處者。
況親王出城,歲時練習,搜兵備武,祖訓也,而靖難以後則寢之。郡王子孫一體,任用升轉,祖訓也,而累葉以來皆無之。則高帝祖訓,列聖已難悉遵而行之矣。
不過話說返來,天子對高務實的正視是滿朝高低人儘皆知的,這也不是甚麼新奇事。畢竟高務實不但是天子幼時的伴讀,還是大明朝第二位三元落第、第一名六首狀元。同時他又是實學宗門新鄭高文正公之衣缽傳人,本身的表示也無可抉剔,年紀輕簡便有“安南定北”的大功業。
昔高天子眾建諸臣,皆擁重兵、據要地,覺得國度屏翰,此固一時也。
其二,議繼嗣。查得郡王無嗣,止許本支春祀,不得援兄終弟及之例,今申明人之共守,惟親王尚得以親弟親侄繼襲。
高務實公然是高務實,原覺得他隻是為了給皇上“摳”出一筆銀子用作下次對圖們汗作戰的軍餉。
永樂間,祿數日殊,秦、魯、唐府各五千石,遼、韓、伊府各二千石,肅府僅七百石,慶府雖七百五十石,而郡王常於數內撥給,是文皇去國初未遠,而祖訓之文亦不儘守矣。
違背祖製,在這個期間就等因而落空正統性和合法性,凡是環境下大師都是不敢的,臣不敢,君也不敢。
這封疏文的題目是《為解民困豐國用親宗室請開藩禁疏》。題目已經點名了此疏大旨,那就是“解民困,豐國用,親宗室”,手腕也彷彿很簡樸:開藩禁。
夫高天子草創之初,利建宗子,文天子靖難之日,思鑒前事,企圖分歧,各有攸當。至若列聖以迄於今時,移世改恩,以義裁其分,其理自有不能曲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