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財迷[第1頁/共5頁]
對於他這個大明天子而言,重農聽很多了,但重商彷彿還是頭一回。
朱翊鈞一愣,問道:“麻承恩不是在開原嗎?前幾天方纔讓他去巡查遼北,若現在把他調回宣府,開原參將換誰?”
不過江南的棉花並不算高產,是以大明的棉花首要產地實在反而在北方。
“兵部有何觀點?”朱翊鈞問道。
啊這……你才反應過來?女真各部現在擺瞭然就是仗著“中立國”身份兩端賺啊,就和珍珠港之前的米帝冇差。
有冇有人還敢和察哈爾私市高務實也不曉得,乃至從他的角度來看,他實在並不反對和察哈爾互市,畢竟他一貫能操縱這類互市達到本身的目標。
嗯?
高務實也悄悄鬆了口氣,點頭道:“到了。”
高務實心道:這事不歸我管啊。
本年春季之時,切儘黃台吉染疾,不到兩月便已形銷骨立,難以掌控局麵,著力兔、火落赤二酋便模糊有些不聽豐州灘的王令。而此時,傳聞有圖們的使者繞道漠北而至青海,不知許以著力兔、火落赤二酋甚麼好處,總之而後二酋便不再服從豐州灘,開端完整自行其是起來。”
這個猜想實在不成言說,哪怕是高務實,也不敢表示朱翊鈞或者拐彎抹角地扣問甚麼。
大明建國以後,太祖朱元璋用強迫的體例推行棉花蒔植,才讓棉布、棉衣開端提高起來。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載,“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此時的棉花已經在明朝非常提高了。如萬積年間的江南地區就是兩大紡織業中間:絲綢和棉布。
朱翊鈞公然正視起來,沉吟道:“你覺得他還會做甚麼?”
“恰是如此,我們和殘元決一勝負之前,女真各部就始終有如許的機遇。”
朱翊鈞想了想,問道:“麻承勳前次漠南之戰也是有功的對嗎?”
關於棉花,後代彷彿很多人都有曲解,覺得中國當代冇有棉花,這實在是不對的。
市賞,是大明這邊的說法,粗心就是和你們互市乃是我大明的恩賞。
朱翊鈞冇話找話地問道:“都有哪些人,有冇有甚麼特彆之處?”
高務實答道:“換麻承勳,他二人是堂兄弟,所統主力都是麻家達兵,麻承恩既然鎮得住開原,麻承勳也不會差。乃至據臣所知,他二人手中的達兵人數相差彷彿,調任之時冇準隻需求換將而不必換兵,還能省些開赴銀子。”
高務實道:“遼南之戰那年的夏季,察哈爾恐怕是凍死了很多人,對於他們來講,穿得好不好倒在其次,關頭要處理的是凍死人的題目。棉布的外流實在大明是禁不住的,察哈爾隻要情願多花些本錢,總能搞到,而有了棉布,那些棉花用棉布包裹一下,不管是做棉被還是棉衣,實在都是能夠的。至於做出來的衣服是不是丟臉,這明顯不是他們現在會在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