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借刀[第2頁/共5頁]
而隻要鬨騰起來,這事就必定瞞不住,因為曉得的人實在太多,現在博碩克圖所部一大堆人曉得,伊勒都齊也曉得了,將來高務實一收繳,還會有更多的明軍曉得。乃至於將來要花這筆錢,也不成能不申明這筆錢是從哪來的,那就更是人儘皆知的局麵,如何瞞?冇法瞞。
這筆錢本來是籌算做為哱拜一黨招兵買馬的本錢的,但厥後因為平虜城久攻不克,哱拜等人擔憂後路有失,花了大代價壓服博碩克圖充當其強援。為此,哱拜不但將花馬池承諾給了博碩克圖,還把從慶王府獲得的金銀金飾打包送給了他,隻要田產房產之類的東西還留在手中。
不太高務實細心想想,彷彿也能瞭解。慶王這一支不是“後起之秀”,初代慶王叫做朱栴,也有記為朱㮵的,他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皇子,號凝真、凝真子。
誰當天子也接受不了這句話,不然高務實上疏開藩禁的時候,為何大量篇幅都花在體味決宗藩儲存題目上?還不是不敢挑釁這類宗**理,也不敢讓天子背這麼大一口鍋麼。
初代慶王有冇有想過造反,這一點現在已經無關緊急,但是這裡有一個線索值得重視,那就是早在初代慶王期間,慶王府就有“占草場”這類行動。
遵循朝廷的官方記錄,“王好學有文,忠孝出本性。成祖善之,令歲一至韋州度夏。宣德初,言寧夏卑濕,水泉惡,乞仍居韋。不準,令歲一來往,如成祖時。正統初,寧夏總兵官史昭奏王沮邊務,占靈州草場畜牧,遣使由綏德草地往還,煽動土民。章未下,或告王閱兵,造戎器,購天文書。朱栴疑皆昭為之。三年上書,請徙國避昭。英宗不成,貽書慰諭。其年薨。”
寧夏兵變的時候,慶王府告破,慶王(老慶王已薨,此為世子但尚未襲封)因為年幼,被其母妃藏於地窖而躲過了一劫,但慶王府在寧夏境內所屬的田產、物產和金銀金飾等物,則被哱拜一黨洗劫一空。
伊勒都齊苦笑道:“末將倒不是要打甚麼籌議,隻是末將所部這兩萬懦夫都是馬隊,去打寧夏怕是不太好使……寧夏周邊既有長城雄關,又有表裡雙城及四十七堡。不怕說句犯諱的話,末將所部如果有這個本領,寧夏城起碼幾十年前就該歸鄂爾多斯部統統了。”
高務實剛纔說的是“不管甚麼堅城巨堡”,但蒙古有個屁的堅城巨堡?就算是把漢那吉的歸化城或者大板升,在大明的城池麵前也明顯遠遠談不上甚麼堅城巨堡啊,那高務實這番話中所指的工具明顯不是蒙前人纔對。
“這算甚麼啊。”伊勒都齊點頭道:“樞台有所不知,這功績在大明或許是算數的,但在我們蒙前人眼裡倒是不算數的,蒙前人算軍功,必須得是實打實的打了敗仗纔算。末將拿這個軍功歸去和阿布說,阿布冇準能把我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