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定功風波[第2頁/共5頁]
文官如此,武將呢?李如鬆這個樸重的遼東男人直截了本地說:“魏學曾被捕時,全軍將士淚如雨下。”
這類環境決然不能再產生了——廢話,現任首輔就是他們心學派的人呐,這類事如何能忍?
在他們眼裡,驛站鼎新導致他們出行不便,不但不能像疇昔一樣大大咧咧享用驛站接待,乃至給他們送錢,反而稍有超標就會被上任本地衙門回絕報銷,乃至於被巡按禦史彈劾服侍(注:前文有述,因為巡按要查賬,不查或者漏查就會被戶部下派給巡按的“管帳團”上報戶部,導致巡按本人被問責)。
武將第一功等閒可斷,但文官第一功就出了大題目了。
因為這些啟事,實學派內部現在有些擰巴。一些人以為高務實不管文武,都是“黨魁”的不二人選;另一些人固然也不反對這一點,但卻以為高務實不必“如此焦急”,大能夠等許國離職以後再補上,歸正他還年青得很,底子不缺這點時候。
而一旦頂級文官也有如許的聖眷,那很明顯寺人們就冇有希冀了,隻能被文官壓得如同草芥普通——這是合適文官政治的走向的,也就是合適文官個人好處的。
而魏學曾被抓一個月後,寧夏之戰即告安定——用的還是他之前的主張。按理說這能夠證明不是他的計謀不可,是火候的確就差那麼點,但朱翊鈞餘怒未消,在聖旨中給他定性:“功魁實罪首也”,可見恨意之重。
這風波就是論功。
中立派一邊也有兩種觀點:一種以為此次的功績應當算給高務實,但他們心底裡的來由是,大明太需求一名全方位頂尖的文官重臣,來將文官的職位推向最岑嶺了。現在看來,最有但願達成這一點的就是高務實,他不但家世過硬,功績過硬,關頭是跟天子的乾係也過硬。
這就很奇特了,畢竟剛纔說過,強勢的頂級文官能夠確保文官個人的好處達到頂峰,他們本身也是文官,為甚麼會分歧意?
“無算”隻是個風俗性說法,意義就是多到一時盤點不出來,為了陳述喜信,先把大抵成果上報再說,後續會有巡按禦史或者監軍禦史(凡是由巡按兼任,偶爾另行任命)等人對這些數據做詳細清查。
是,你搞這些的時候說得都很好聽,全被你扯成不是背棄祖製,乃至還是擔當了祖製的“精力”,但大師都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你這些正理邪說的背後到底是甚麼,莫非我們看不出來?
在他們眼裡,重工重商導致工廠主、販子的社會職位再次獲得晉升,呼應的就算是拉低了文人士子的社會職位,讓文人士子出身的他們內心非常不爽。當然,同時他們也妒忌這些人的財產——憑甚麼我頭吊頸錐刺股辛辛苦苦讀了那麼多年書,又經太重重磨難普通的那麼多次測驗,成果竟然還冇有你個完工廠的發作戶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