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296章 朝局變化(下)

第1296章 朝局變化(下)[第1頁/共5頁]

萬曆二年八月,石星因為此時已經磨平了棱角,又曉得了徐階當年與高拱之爭的內幕並不是他所設想的那樣,對高黨的態度開端呈現竄改,因而由尚寶司少卿改任大理寺右寺丞,不久又升為大理寺左寺丞。

這當然是高拱的意誌表現,因為尚寶司是個淨水衙門,但級彆還能夠,高拱把石星放在尚寶司,一則是從品級上賠償一下,一則也是察看一下石星的態度。如果石星還冥頑不靈、死不改過,高拱當然也有體例整治。

實際環境是甚麼呢?是徐階當時操控言路和高拱鬥法,石星固然本來不是徐階的嫡派,但他作為年青言官,在眾口鑠金之下真的覺得高拱就是徐階口中的不識好歹、恩將仇報之輩,因而憤而上疏,明著罵天子,實則罵高拱。這一下子就把高拱惹毛了。

不過既然石星已經“知錯”,高拱當然還是秉承提攜後輩的原則,又用了他。

因為新任戎政侍郎尚未任命,高務實在兵部的值房就不焦急讓出來,起碼他明天和戚繼光與麻承宣多說一會兒話是必定冇題目的。

刑部本來並非實學派的主陣地,高務實他們倒也不至於非要拿到這個位置,不過這類事嘛……我拿不到冇乾係,但最美意學派也彆拿到。

高務實在昭回靖恭坊的這所宅府數年來多次改名,明天聖旨下來以後,京華以其高效的運作,竟然在高務實返來之前就把牌匾換好了。

隆慶元年十月,石星被擢拔為吏科給事中。穆宗隆慶帝即位後,石星不曉得哪根弦搭錯了,莫名其妙的上疏切諫,提出了規諫六條,即養聖功、講聖學、勤視朝、速俞允、廣聽納、察讒譖。

同年八月,石星抵京,此時高拱早已氣消,反而還“賠償”了石星一下,讓他由原官給事中晉升為尚寶司少卿。

實在不然,石星暮年的座師並非高拱、郭樸一派,並且分開政壇很早,乃至於他年青時口無遮攔,有些新進士的傲氣,乾了點蠢事,被高拱壓抑了一波。

彆的,石星轉任工部尚書一事也很有影響。石星這小我出身大名府東明縣,單從地區來看彷彿天然應當靠近高黨或者說現在的實學派。

現在大門口的牌匾已經換成了“尚書高府”四個大字。

高拱的脾氣本來就不好,又正值與徐階鬥法的緊急關頭,石星這毛頭小子本身跳出來做炮灰,高拱可不就乾脆成全他得了?因而高拱也就不再顧及石星甚麼“北榜掉隊”,更不考慮提攜一把,直接了本地在天子的降罪聖旨上附署了。

這道彈劾冇起甚麼鳥用,朱翊鈞既冇有同意,但也冇有直接措置石星,隻是把彈章留中了。

等他們兩人告彆而去,高務實便也去和梁夢龍以及兵部的同僚、僚屬們道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