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張氏例錢(上)[第2頁/共3頁]
實在說到底,啟事就在於高拱過於高調地讓高務實露了一把臉。因為在這以後,故意人轉頭一查,謔!張四維竟然是高務實的親孃舅!
大明隆慶四年初的最大訊息,想必就是高拱起複。其不但重新進入內閣成為武英殿大學士,並且在天子的授意和對峙下兼任了號稱“天官”的吏部尚書,此所謂掌銓是也。一時之間,高府便從這兩年的門可羅雀俄然之間變成了車水馬龍的氣象,把個本來就有些狹小落拓的高府整天擠得滿滿鐺鐺。
此時四維閉門讀書,窮詣博覽,沉思講求,很有成績。代袁文榮草擬策士文牘,通古博今,戰略高超,被宦海士林盛譽為“真博物君子”;為徐文貞訂正國策大計,對各種策論,陳述短長,理據充分,博得好評,對於參政很有代價。
高務實從速快步上前,行了個子侄大禮:“外甥務實見過大舅。”
舅伯爺和舅伯奶是蒲州本地對外公外婆的稱呼,高務實平時說話並不是這副語氣,明顯這裡是用心說給張四維聽的。
那這個……就如何看也是個夠格的了,雖說一下子直接出任吏部右侍郎看起來有些驚人,但實在想想也並不敷奇,畢竟是“封建王朝”嘛,實際上來講隻要天子情願,昨日一介布衣,本日也能夠立即執宰天下。那麼,張四維升遷一下,如何就引發爭議了呢?
其次,看官。張四維是甚麼官?天子的靠近學官,且有編撰大典的經曆在身。
公然,張四維聽了麵上笑容更盛:“新鄭那邊如果無事,你可向你爹爹提一提,就讓你孃親回蒲州探親一段光陰……擺佈你爹爹現在人在中都,身邊也無需你孃親照顧。”
至於張四維此次來訪高府,首要的天然不是來看外甥,而是感激高拱的保舉。伯伯、孃舅兩小我談了些甚麼,高務實不得而知——畢竟他們的會晤勉強也算上下級之間的公事來往,高務實小朋友是不好跑去旁聽的。
按說,張四維的資格經曆實在不差:此人生而穎異,年十五舉秀才,名列劣等,本地督學劉某甚奇,稱其必為國度棟梁。嘉靖二十八年鄉試,以第二名落第。三十二年,中進士,因其文章、書法兼優,入翰林院為第一名庶吉人。三十四年,授翰林院編修。四十一年和四十四年兩充會試同考官,分摹《永樂大典》副本。
比及高務實得知三伯和大舅會晤結束而趕去花廳的時候,高拱早已不知去處,而張四維則已笑眯眯地站著花廳門口望著他了。
至隆慶元年,《永樂大典》副本錄成,升右春坊右中元。天子首禦講幄,以四維充當經筵日講官,他經心答對,多所闡揚,天子常竦意聽之。同年主持順天鄉試,不久升為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直到此次高拱重回內閣,被破格汲引重用。